31年, 他没收一分出诊费
2013年03月18日
南京江宁汤山湖山村是一个小山村,在当地有一个“名人”,他的电话号码家家户户都有,谁有个头疼脑热拉肚子的毛病都会打电话叫他上门来看病。这个“名人”上门看病不收一分钱的出诊费。他叫王孝财,在湖山村已经干了31年的乡村医生,去年被评为第十届南京好市民。前不久,扬子晚报记者走进湖山村,探访了一个普通乡村医生的工作。
31年服务2000人,卫生服务站医生成名人
湖山村坐落在南京青龙山山脉里,交通不太便利。记者来到村子里时,王孝财正在卫生站里给居民胡阿姨测血压。他现在是湖山村卫生服务站的站长——站里还有一个新来的医生。57岁的王孝财26岁退伍后就在湖山村里为老百姓看病,一干就是31年。
“我家小孩多亏了他,现在才能健健康康的,已经结婚成家了。”胡阿姨告诉记者,儿子小时候有个毛病,一碰到感冒发烧就会浑身抽搐。为这事,她没少麻烦王孝财。那时候还没有电话,碰到儿子生病,胡阿姨经常半夜里跑到王孝财家里去叫门,王孝财总是很快准备好他的医药箱,跟着上门去看病。“有几次都很危险了,幸亏他来得快。”胡阿姨说,儿子长大后这个毛病就好了,一家人至今都很感谢王孝财。
背着医药箱脚步匆匆地走在村里,是大多数居民对王孝财的印象。湖山村人口约2000人,四面环山。这两年当地街道投资修路,交通已经方便多了,但早些年想要出门到附近的医院看病,对很多居民来说却是一件头疼的麻烦事。30多年来,只要有人找,王孝财总是坚持上门看病。现在他骑的是一辆破旧的摩托车,之前他一直是靠两条腿走路,最远要走上近1个小时的山路。当了31年的乡村医生,王孝财去过湖山村每一户村民家里,现在每户人家都有他的电话号码,身体不舒服就打电话给他,王孝财总是第一时间赶到。
他会为老百姓“算账”,上门从不收出诊费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乡村医生出诊看病是要收取10元左右的出诊费的。但王孝财说,村民们都很不容易,有些人连去医院看病都舍不得,所以这31年来他从没收病人1分钱的出诊费。他说,村民们之所以身体不舒服首先会想到他,并不是因为他的医术有多高明,主要就是为了省钱。在农村居家过日子难免要“算小账”。在用药上,王孝财总是把病人的经济成本考虑得很周全,“能用5毛钱的药治好的绝不开一块钱的。”
记者走进常“麻烦”王医生的村民夏奶奶家,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普通的感冒为例,找王医生看病只要10-20元钱,如果到医院看则可能要好几百元,还不算上交通费。王孝财说,身体是第一位的,他给村民看病如果发现是自己解决不了的,都会立即叫他们到街道、市区的大医院去。有时候村民为了图省钱不愿意,他还要做“思想工作”。多年下来,村民们对王孝财都很信任。因为大伙知道王医生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替他们节省每一分钱。
除了乡村医生,王孝财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湖山村幼儿园的义务保健师。平时除了给村民看病,王孝财没事就会去幼儿园,关心孩子们的饮食健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孝财说,他认为现在乡村医生的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对老百姓进行健康养生知识的普及和传授上。“现在农村生活条件也好起来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些富贵病也是农村的常见病了,与其生了病花钱吃药还治不好,不如交给他们怎么预防、怎么面对。”
给老病患看病,险些误了自己儿子的性命
有一件事让湖山村村民盛先生至今都很感动。盛先生的老母亲前年去世已是90多岁的高龄。去世前,老人的身体情况很不好,每天躺在床上,常常需要王孝财上门治疗。有一天,老人又要挂水了。可是当第一瓶水挂到一半时,王孝财的妻子打来电话说儿子肚子疼,让他赶紧回去。
王孝财生怕自己离开后老人会有什么不良反应。虽然他也很担心儿子的身体,但看看躺在病床上的老人,他还是不忍离去,直到两瓶水挂完,老人无事,他才骑着摩托车回去。没想到王孝财儿子的莫名腹痛竟是急性阑尾炎,因为妻子误以为儿子是吃坏了肚子没有及时送去医院,他赶回家时儿子病情恶化,阑尾都穿孔了。
小孩随后被紧急送到市区的大医院抢救。阑尾穿孔十分危险,随时可能送命,虽然最后经过抢救,孩子没事了。这件事让王孝财心里至今很不是滋味,但却感动了盛先生一家人和其他很多村民。
去年,王孝财被评为第十届南京市好市民,列在“敬业奉献、诚信公道”一类里。湖山村的村民们说,他们觉得“敬业奉献”这四个字,王孝财当之无愧!(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