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乡村医生张振江 17年坚守成艾滋病患的亲人

2012年12月12日

    他的名字叫张振江,居住在安徽亳州市利辛县刘家集乡刘染村,是村子里唯一的医生,32年的从医生涯中,他像中国大多数村医一样,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身边那些淳朴的村民。

    老张24岁就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因为精湛的医术,远近闻名,也挣了一些钱。1995年,他被乡卫生院院长任命为刘染村卫生室负责人兼防疫员。变化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那时一场席卷全国多地的卖血悲剧最终演变为一些村庄集体的哀痛。刘染村也是其中之一。2003年,经过统一检查,村里确诊了32个艾滋病患者,乡卫生院决定让张振江给他们当专职医生。老张答应了。

    昔日的村民变成了“艾滋病”患者,但张振江依然做着自己的村医。“刚开始时,没有村医愿意治疗艾滋病病人,我心里也有些恐慌。”但张振江最终没有退缩。他和妻子胡凤琴想的是,这些乡亲生大病了,如果再没有医生给他们治疗,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自己帮助他们责无旁贷。他说,“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不能不管他们!”“

    面对这样一群敏感、脆弱的患者,老张尽量避开“艾滋”这个词给他们带来的再度伤害,17年,他成了他们的亲人,他也和他们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稍微活动之后,开始准备药品,天亮前就开门。每个月9日,老张还要徒步到21名艾滋病患者家中送药,每个患者每月的药价值2000多元。1995年的时候是每天发放一次,早晨发放,2003年开始改为抗病毒药物,每个月发放一次,一次给病人发一个月的剂量。

    起初,老张也不识得艾滋病,眼睁睁的看着乡亲一个又一个相继去世,老张的心里难过的很,现在,通过自己长期的学习、摸索与治疗,老张成为了村里艾滋病人的专职医生。开始是一天去病人家里指导一次,坚持3个月,后来改为10天到家里一次,持续半年,再后来,就是一个月一次上门指导,到现在一直是这样。

    村里一位68岁的林大爷,和老伴当年同时被发现染上了艾滋病。因为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大,有人就偷偷把药扔掉不肯吃,林大爷的老伴儿就是这样去世的。林大爷伤心之下,也不吃药了,老张便在此后一年的时间里,天天去他家里劝他吃药。

    由于患者的家庭都十分困难,老张经常要垫付医药费。他说:“感冒要吊十二天水,吊一次水几十块钱,严重的病要花费一两千,有的人已经去世了。”

    与艾滋病患者打交道,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意外”,有一次,张振江为一位艾滋病患者输液,拔针时针头弹到手指上,扎破了皮。由于处理及时,经过医院检查,并无大碍。“自己要小心一点,不能因为出一些意外就放手,这又不是他们的错。”张振江先后曾做过四次艾滋病初筛检测,并没有被意外传染。

    在老张的照看下,艾滋病人的身体状况均有好转,由最初确诊的5到8年的寿命,延长到现在的20几年,这是老张最欣慰的。

    张振江还感到欣慰的是,国家实施了“四免一关怀”政策,为贫困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为自愿检测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免费提供母婴阻断和婴儿检测、对艾滋病病人遗孤免收上学费用、对贫困艾滋病病人进行政府救助政策,村里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希望社会能给艾滋病人更多的关爱!”张振江说。
   
    作为村医,不仅是艾滋病人的医生,也是普通患者的医生,在非年节的多数日子里,村里只有老人、孩子和病人,年轻人外出打工了,他成了这个村子的守护者。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老张的医疗技术可是远近闻名的,忙的时候曾经四天四夜不合眼。

    最后问及老张,你的梦想是什么,老张思索片刻说:“这些艾滋病人都与我的父母相差无几,都是一个村里的人,都是亲人,让他们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寿命可以延长,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大恩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