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徐德光:马背上的教师 山里娃的希望

2012年09月13日

    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记者爬上了只有三间小教室的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扇子林小学,这里只有15名学生,却包括小学一到四年级,镇里人叫它扇子林教学点,也有人称它为“马背学校”,而这所“学校”的校长、教师兼炊事员就是曾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被人们誉为“马背上的教师”的徐德光。

  “为了大山的孩子,我愿意”

  1975年,徐德光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那年他18岁。一天,金鼎小学谢校长来到他家说,扇子林教学点的那个教师不干了,下学期没人上课,山里孩子要失学了。谢校长问他愿不愿意去做个民办教师,每月工资只有9元钱。徐德光听完马上表态说:“我愿意!因为我也是山里的孩子。”

  过了几天,谢校长带他上山了。翻了一弯又一弯,过了一山又一山,终于到了扇子林生产队。这时,他俩已全身汗水,衣服都湿透了。谢校长说:“生产队的保管室有三间,队里分了一间做教室,你就在这间上课吧。”新学期开始,徐德光走马上任。当时学校只有7名学生,分成一、二、三年级三个班。如果一年级安排写字,二年级就做题,三年级就听课。这样过了一年,还有孩子没来上学,徐德光就一家一户走访,劝说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

  当年,这深山老林中有三个村民组,40多户,200多人口,苗汉杂居。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物产不丰,地理环境恶劣。徐德光从教学点出发,到远处的农家走访,来回要6个小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校一下子增加到20多个学生,还是三个年级,还是徐德光一人上课。

  1983年,徐德光的工资增加到每月27元,可很多学生交不起书本费,他只得垫付买书。30多年来,徐德光为学生垫付了多少书本费,他自己也说不清。

  1990年,经过改建后的泥巴墙教室被大水冲跨,他们在离原校址不远处,又修了三间“干打垒”教室,班级增加到四个年级,学生40多人,还增加了两名代课教师。2000年,徐德光转为公办教师。2002年秋,一阵大风将学校房顶掀翻,徐德光心疼之余,连夜赶到镇上找领导,想方设法筹措买了一万块瓦片,租了十几匹马,3天修复了屋顶。2003年10月,徐德光的事迹被媒体广泛宣传,社会各界出资为扇子林教学点修建了新教室,孩子们得以坐进混凝土建成的宽敞明亮的教室。

  18岁时的一个誓言,37年的守信,徐德光从一个年轻娃娃变成了一个中年人。他像大山深处的一盏明灯,启迪山里孩子的心智,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为山区的教育付出了全部心血。

  跋涉者的足迹 马背上的老师

  扇子林教学点,地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大板水原始次森林带的大山深处,海拔1500米以上。从徐德光家去学校,有两条路,七八公里长,往返需要5个小时。日子长了,他感到步行太累。决定修一条路,他拿起镰刀,猫着腰,埋头于山林中,一天也只能劈出几米,妻子和女儿有空时,也帮助砍倒灌木和清理乱石。徐德光只用一年的时间,硬是砍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之后,徐德光每年都要两次清砍上学路上的杂草,否则杂草将很快覆盖羊肠小道。

  有了羊肠小道之后,上山之路虽然缩短了3公里,但是其中一段路必须攀藤附葛,小心行走,否则就有摔下悬崖的危险。2000年,他和妻子商量,卖了两头猪和部分才收的粮食,花一千多元买了一匹白马,徐德光成了罕见的“马背上的教师”,有了“白龙”陪伴,到校所需时间足足缩短了30分钟。但砍出来的山路,崎岖蜿蜒狭窄,有时陡坡近乎60度,而且窄小得只能一人通行,加之碎石路太多,“白龙”有时也很生气。一次,徐德光从马上摔下来,头昏目眩,在地上躺了一个多小时才爬起来。还有一次,徐德光连马带人摔下路旁的陡坡,造成踝关节骨裂。在家养了两天,他又忍着伤痛到学校上课。

  “为了孩子,我要一直在这里干下去”

    2008年凝冻后的大年30,红花岗区委书记王进江走了3个小时来到这里,临别时问徐老师最迫切需要什么,徐老师只说了一个字:路。路基修通了却再没有钱进行硬化了。一个叫陈仁贤的村民挺身而出,自愿捐助100万元来完成后续工程。这位40冒头的村民正是徐老师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因为外出创业而有了积蓄。陈仁贤说徐老师永远是他人生的老师,他为了这个地方耗费了一生,他让自己知道什么叫“我们”。 与“马背学校”遥遥相对的是一家新建的养猪场。这也是陈仁贤刚刚投资兴建的招了近10村民务工。其实只有陈仁贤知道,因为路远他的这个养猪场是亏的,但是工人都是高工资”为什么明知道亏的风险很大却还是要在这里建?陈仁贤这样回答:“我没有徐老师的水平可以教娃娃文化,我是想通过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化开化这里的经济观念,增加增加村民的收入,为家乡做点有用的事。   

    陈道坤这位从1992年开始就在这里代课的教师整整20年,也是徐老师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在外面打工一定比现在800多元的工资高很多,而且现在也转不了正。但是陈道坤说自己不会走,因为他亲身经历知道孩子们是多么需要这间学校和负责的老师。而就在一年前,该校毕业学生、徐老师的女儿徐泽燕刚从大学毕业时也自愿来这里代课了一年。

  从参加工作以来,徐德光多次被评为金鼎山镇先进教师,两次被评为遵义县先进教师,2004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2006年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获得“十年遵义、感动名城”十大感动遵义人物提名奖、红花岗区十佳社会事业管理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荣誉称号。2007年9月8日,徐德光老师要到首都北京接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表彰,行前,他对送别他的领导、老师深情地说:“我这次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内心充满喜悦,这是党和人民对我在贫困山区从教三十多年来的褒奖,这也唤起我对我所做工作的深思:道路的坎坷,工作的艰辛,没有消磨我为山区儿童贡献青春的意念,没有减少我对学生的爱心,正因为如此,我扎根山区工作的意志更加坚强。”

  漫漫育人路,30多年来,徐德光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面对这一切,他说:“为了孩子,我要一直在这里干下去。”(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