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爱在内蒙古草原上放歌
2012年04月17日
2011年6月,李琳(前排中)和她捐助的孩子们在一起(资料照片)
让大爱在草原上行走,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100多个需要资助的孩子
“李妈妈,我今天看到流星了,我许了个愿望,希望长大以后能和您一样,做个善良的人,帮助更多的人……”这是李琳一直珍藏在手机里的一条手机短信,发短信的女孩名叫珊珊,与收入微薄的父亲相依为命,是李琳资助过的百余个孩子当中的一个。
李琳的名字在内蒙古早已家喻户晓,人们尊称她为“内蒙古女首善”。身为内蒙古宝鑫集团的董事长,年近40的李琳为自己的事业保留了三分之二的精力,其余的心思全部用在了公益慈善事业上。
“收到珊珊这条短信的时候我的眼眶湿了,不知为什么,每次收到孩子们给我的短信我都特别感动。”李琳说,“孩子们知道我工作忙,平时都不给我打电话,想我了就会给我或者我的助手发短信,还经常会嘱咐我注意身体,这一百多个孩子,就好像我亲生的,我要把所有的爱都给他们。”提到自己资助的孩子们,李琳的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直白、爽朗的话语,让人不免将她的性格和辽阔壮美的草原联系在一起。
对于李琳来说,慈善已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得知有需要帮助的人或事,她会不顾一切地采取行动。李琳曾经瞒着未婚夫捡个两个多月大的弃婴回家;也曾被为救邻居家孩子而痛失亲生儿子的草原母亲苏日娜感动而出手相助;应好友陈光标一个电话的邀约,她便长途跋涉奔赴玉树,送去多年积蓄的500万元善款,并带队在废墟中挖出三名学生;前年云南大旱,李琳又带领的打井队又出现在了抗旱一线,11口机井,每一口机井能解决一千人的饮用水……
在李琳的观念里,慈善没有衡量的标准,她认为,行善金额不论多少,只要一个人是发自内心的行善、帮助别人,他就是慈善家。“我对公益慈善,是从骨头里发出来的……”李琳用自己的表达方式传达着自己对慈善的热情。
让慈善点亮生命之灯,她从死神身边走回来,越发感到只有回报社会才是真正的幸福
当被问及第一次行善的经历,李琳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李琳的家乡在鄂尔多斯一个偏远的山村,整个村子共5户人家,祖祖辈辈靠务农为生。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6人,因为吃不饱,父母担心2岁的弟弟被饿死就送给了别人。直到今天,李琳还记得弟弟被抱走的情景,小李琳望着牛车远去的背影,一个星期没有吃饭,抱着弟弟的枕头闻他的气息……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10岁的小李琳每天要到距离很远的邻居家看望一位瘫痪的病人,为了给对方找点可以下咽的食物,小李琳爬进自家见底的面缸想偷一碗发黑的面却被妈妈发现。为了帮助这位邻居,小李琳没少挨打。倔强的小李琳虽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但她从来没有放弃帮助别人的想法和行动。
从借了10元钱偷偷离家,到今天内蒙包头的“地标楼主”。这位来自草原的传奇女子谱写着一个神话。这当中的坎坷经历,非一般人能够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