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最美女医生”余文丽:带着偏瘫丈夫去援疆

2012年02月21日

    河北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余文丽,带着偏瘫丈夫援疆的产科医生,“最美援疆女医生”。

  没见面,先听到一个与她有关的“小插曲”。

  一份返疆申请书

  当地党组织考虑余文丽援疆工作已近一年,为了让她更好地照料患病的丈夫陈志强,建议余文丽春节后不再继续承担援疆任务,由组织改派他人代为完成。余文丽一听急了,一定要善始善终完成任务,请求组织给予支持。面对她的执著和真诚,组织上只好“让步”。

  离开邢台市委机关,记者来到余文丽的家。这是一个略显拥挤的两居室。45岁的余文丽正在为丈夫按摩。说起援疆的事儿,两口子有点儿着急。余文丽拿出写好的“返疆申请书”,请记者向领导们“说情”。得知即将如愿以偿时,夫妻俩异常高兴,归心似箭。手持余文丽按有红手印的“返疆申请书”,记者感受到的是两颗情系边疆滚烫的心。

  这份还没有递呈的“申请书”摘录如下

尊敬的领导:

  新疆若羌县的医疗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急需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在那里工作近一年的医务人员,更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我还没有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愿意继续投入援疆工作。

  援疆经历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我感受到了祖国大地上的另一种风情,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一切使我受益终生,我热爱这片热土。

  为祖国效力,为边疆服务,我感到无上光荣。我真诚地希望组织再给我机会,为若羌县医疗水平的提高付出更多的努力!

  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 余文丽

  2012年1月24日

  “余大夫,亚克西”

  在余文丽家,她微笑着默默地为丈夫按摩,不大的房间里溢满了幸福和温馨。不经意间,记者蓦然发现,这位漂亮的女大夫,双手却严重老化,枯柴般的手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

  就是这样一双手,在新疆若羌县医院一年内累计为400多名产妇提供了服务,直接或间接迎接了近百名婴儿降生;就是这样一双手,传递着内地人民最炽热的爱,被若羌各族群众视为最美丽的双手。

  “余医生很热情。”

  “余大夫,亚克西(维语“很好”)!”

  若羌当地患者提起余文丽,总会这样说。

  2011年12月13日凌晨,27岁的维吾尔族妇女托胡提汗出现产前征兆,母亲艾结汗和妹妹热孜亚急忙带她来到县人民医院。孩子出生了,胎盘却有残留。余文丽为她实施的刮宫术马上展开。

  “余医生给了我们亲人一样的爱。”手术很成功,看到母婴平安,艾结汗的眼角湿润了。

  这天上午,医院共有两名婴儿出生。余文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病房看一看。

  “婴儿的皮肤很娇嫩,用棉被包裹最好,尽量别用毛巾被或腈纶被。”查房时,余文丽耐心指导产妇做好婴儿护理。

  余文丽看似文弱,其实很有担当,特别是在处理疑难病症上经验丰富。因此,即便不是余文丽值班时间,医院也常常请她参与诊断或手术。

  “我们在新疆时,半夜里常常被敲门声惊醒,余文丽总是急匆匆起床,赶到所在医院。”说话略显迟缓的陈志强这样描述爱人余文丽的生活。

  在一次剖宫产手术中,患者破水后突然出现寒战、哆嗦、胸闷症状。医务人员紧张起来,赶忙叫来余文丽。在余文丽指导下,吸氧、抗过敏、解痉,有条不紊地进行,母婴转危为安。

  2011年9月份,妇产科医生古丽尼莎动手术时发现,产妇生产后,体内还有一颗鸡蛋大小的子宫肌瘤。是随即切除肌瘤还是等产妇身体有所恢复后再做?她拿不准,再次请来余文丽。余文丽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情况,决定实施肿瘤剔除术。她从古丽尼莎手中接过手术刀,把肌瘤小心翼翼地剥了下来。“一次解除病痛,患者可以省点事、省点钱。”余文丽说。

  在同事看来,余文丽是“动刀”的好手,也是“不动刀”的高手。一天夜里,一位产妇出现产程无进展症状。要不要做剖宫产?值班医生请教余文丽。余文丽耐心地帮助产妇转动胎位,一会儿,婴儿自然分娩了。

  “自然分娩,减少创口不算,还为患者省下近2000元医疗费。”同事们交口称赞。

  “农牧民听不懂汉语,余医生听不懂维吾尔语。遇到这样的病人,余医生就请维吾尔族同志解释,无论多少遍,她都耐心听,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余医生查房很细心,从用药方法到饮食方式,给患者悉心指导,还帮产妇冲红糖水。”

  “一位病人家属,出于感激,给余医生送了个红包,余医生在拒收不成的情况下,让护士把红包转成了患者的住院费。”

  好雨润物,细而无声。

  有余文丽的带动,若羌县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都得到明显提升。好多打算去州府库尔勒就医的患者,转而来到这家医院。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