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抵得上两人一年工资的现金后,江苏盐城环卫工人韦青、陈红站在风雪中等候3个多小时,没有吃早饭、没有喝热水,之后谢绝了失主提出的1000元酬谢,并将政府颁发的2000元奖金转赠给一位患脑膜瘤的19岁病人。
20350元现金不算特大数目,环卫工人拾金不昧也多有先例,但是,韦青、陈红善举的背后,却又隐藏着三重特殊意义:自身收入不高,但主动帮助更弱势的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代表了淳朴善良的底层群体,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祥和。
“钱应该留给更需要的人”
“韦青、陈红先进事迹座谈会”2月18日在盐城举行,当被要求介绍做好事经过时,41岁的韦青多次语塞,脸涨得通红。在她看来,这件事用几句话就能讲清楚:2月10日凌晨,扫雪时捡到装着钱的环保袋,喊上陈红一起在原地等,3个多小时后看失主没回来,就请公安民警帮助处理,最后找到人了。
坐在一旁的陈红看到韦青讲不下去,接过话头想帮忙,结果只说了“我们觉得丢钱的人会着急,就站在那里等了”,也就无话可说。
唯一让她们多说了两句的,是打开环保袋时的想法——里面有打着补丁的旧衣服,而且全是散钱,1元硬币就有300多个,“一看就知道,丢的人也不是有钱人,一定会很着急,所以我们一定要等到失主。”
她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是53岁的王寿刚收废品的本钱,他和老伴做废品收购,每天起早贪黑才能赚几十元。“发现丢了钱,我急得手发麻、脚打颤。”回忆起当时情景,王寿刚心有余悸,“幸亏遇到好心人了!那天早上非常冷,她们站在那里等了三个多小时,真是好人啊!”
没有吃早饭,连一杯热水也喝不上,韦青和陈红站在捡到环保袋的大桥中间,顶着风雪苦苦等待。“我们平时也是凌晨4点开始工作,但干活会暖和些,她俩站在那里不动,一定很冷。”韦青的一位工友说。为了报答,王寿刚夫妇先后两次要给韦青和陈红酬谢,均被谢绝。不仅如此,当得到盐城市文明办和市城管局的2000元奖金后,两人又把钱转赠给急需钱做第二次手术的19岁少女病人。
“钱应该留给更需要的人”,这是韦青和陈红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她俩认为,无论是开废品站的夫妇,还是这个病人,都比自己更需要用钱,“我们只是做了份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