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兄弟砖窑打工抚养弃婴15年“感动重庆”
2012年01月13日
两位“盲人爸爸”,一个女儿,这就是一个三口之家。2012年1月9日晚,重庆“盲人兄弟”赵光富、赵光辉因抚养弃婴15年获选2011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15年前,一个体重不足3斤的女婴被遗弃街头。两位双目失明的男子,以粗糙的双手和深沉的父爱,为她撑起了一片晴空……如今,小女孩已长得婷婷玉立,成绩优异,即将初三毕业。在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个特殊家庭里,无时无刻不在上演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表姐捡回遗弃女婴
赵光富,现年50岁,双目失明。赵光辉,现年42岁,双目失明。兄弟俩生活都不能自理,但对捡回来的女儿赵丽的抚养教育,再苦再累,两人从无怨言。要说这段故事,还得回到15年前。
那是1997年农历三月十五,一个偶然的机会,赵光富的表姐在合川塔耳门汽车站旁的餐馆门口发现了一个女弃婴。她忽然想起,前不久,她的两个盲人表弟赵光富和赵光辉还委托她帮忙领养一个小孩。因为,这兄弟俩都是盲人,一个33岁和一个27岁,均是光棍。
据悉,兄弟二人的残疾,是因父母近亲结婚所致。当时,兄弟二人不到10岁时,眼睛就开始模糊,此后他们就远离了光明。发现被遗弃的女婴后,赵光富的表姐想着两个兄弟不容易,听着被遗弃女婴嘶哑的哭声,她犹豫了一阵后,将女婴抱起,送去了表弟赵光富的家。
“闻鸡”舂米浆喂女儿
“丽丽刚到我家,才40多天。”赵光富说,他从未抱过小孩,当抱着表姐送来的娃娃时,他很紧张,也很欣喜,足足抱了3个小时还不想松手,直到小家伙尿尿,他才交给了母亲换尿片。
小女孩来到赵家的第一个晚上,赵光辉兴奋得整宿没睡着。而住另一房的赵光富更是沉不住气,每半小时左右就披衣起床,摸到父母房门前低声问,娃儿怎么没有哭声。两兄弟如此紧张,甚至闹笑话,全因他们同时“升级”,当了爸爸。随后,赵光富为女儿取名——赵丽。他的弟弟赵光辉则是丽丽的幺爸。
当爸爸的兴奋劲没持续几天,现实的困境便向这个困窘的家庭袭来。赵光富的表姐将丽丽送到赵家时,只买了两袋豆奶粉,可很快被吃光。随后,丽丽因为太饿,时常大哭大闹。最后,赵光富兄弟二人听从了母亲的建议,他们摸索着拿出家里舂米用的石臼,开始给女儿舂米浆。因为他们眼睛看不见,做一次米浆得花两三个小时。
然后,点柴禾熬制米浆。也因为看不见,赵光富无法掌握火候,只有不停地搅动以防止米浆粘锅,或被烧糊。熬好后,他们才加入糖,待米浆自然冷,再用嘴唇试试不烫后,才灌入奶瓶喂给丽丽喝。
为让孩子吃到新鲜米浆,两兄弟每天是“闻鸡舂米”。
砖窑打砖挣豆奶粉钱
米浆虽似奶,毕竟不是奶。听着襁褓中的赵丽时常被饿哭的声音,赵光富和赵光辉两兄弟很是焦急。于是兄弟二人决定去离家500米远的砖窑打砖,给赵丽赚豆奶粉钱。
这一段经历让赵氏兄弟刻骨铭心。15年后的今天,谈起这段故事,他们依旧唏嘘不已。
每天,兄弟俩都会赶在鸡叫第三遍前就起床,将前一天的剩饭加水煮成稀饭,夹上一点咸菜,凑合着当早饭。然后,他们得赶紧出门,摸索着到砖厂打砖。
“打砖,就是俗称的打砖坯。”赵光富回忆说,首先要将挖来的黄泥,用赤脚踩碎并不断加水搅拌。和好砖泥后,将砖泥一捧捧填满砖模,并用力夯实。然后,用钢丝刮平多余砖泥,再翻转砖模,倒出砖坯。
实际上,一个正常的熟练工,一天可以打出600块砖坯。赵光富、赵光辉兄弟俩,从早上劳作到晚上,每人却只能打出300块砖坯。当时,一块砖坯只有4厘工钱。换而言之,两兄弟挥汗如雨一整天,只能换回1.2元。
为了能多赚点钱,他们还揽下了运砖坯进窑的活儿。一块成形的砖坯5斤多,他们每次要挑30块,共150斤,挑到300米外的砖窑,然后送下深达6米的窑井。每天,这样沉重而危险的运输,他们要摸索整整50个来回,运砖坯150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