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有个理由让我去追寻
2010年12月23日,哈尔滨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以最快的速度批复了关于成立“爱心背书客”志愿者服务队的申请,标志着“爱心背书客”志愿活动从团队组织到活动推动都步入正轨。
阿城大岭乡吉兴小学、松峰山镇山河小学、小岭西川小学、对青山小学、交界山小学、尚志小九小学、红星乡小学……如今,“爱心背书客”已走进33所哈尔滨市贫困农村小学,所到之处建起了“图书漂流站”,完成20多所小学的回访。每次背书送书活动,从火车或长途汽车下来,背书客们都要步行至少20多里路。有人曾做过统计,从2010年10月成立至今,爱心背书客至少走过了350多公里的农村土路和山路。
2011年1月,“爱心背书客”回访阿城区小岭乡西川小学,途经一所山沟小学——平山镇石场小学。远远看到“爱心背书客”的旗子迎风飘舞,一位老师走到队伍前询问。之后,“爱心背书客”被带进一个破旧的房间,这里既是老师的办公室,又是更夫的休息室,还是学校热午饭的食堂。学校李校长告诉背书客,附近的采石场不景气,许多工人带着孩子外出打工了,学校现在只剩下7名老师和16个孩子……
此后,这个山路难行、人烟稀少的小山沟里,就时常出现“爱心背书客”和学生们一起读书,一起游戏,一起畅想未来的温馨场面。
“非常喜欢爱心背书客的这种建站、漂流、回访活动形式,是的,我们不是为了慈善而做公益,我们在‘学习、力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希望‘让更多的孩子享有平等教育的发展机会’。我们主动背负起责任和义务,我们义无反顾地走出城市,走向乡村,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力求每一次活动都是真真正正地做事、做应该做的事、做有意义的事。或许这就是一个让我追寻下去的理由。”背书客“天阔云闲”的日志《给我一个理由,让我去追寻》道出了爱心背书活动的意义。
正是这种修身律己的自觉和“帮助他人,提升自己”的愿景,让越来越多素不相识的人们成为“爱心背书客”,共同建设这个爱心团队的精神家园。每周四晚,背书客们相聚“国学讲堂”,一起重温传统文化经典。爱心背书客的行为规范,则编成了三字经:“背书客,有纪律,敏于学,笃于行。入校园,不喧哗,见师长,须有礼。互动时,摘墨镜,关手机,调振动。与同学,柔声语,重交流,勿轻诺。降身段,带笑容,小礼物,勿滥送。拍摄者,须指定,有距离,守隐私。平心态,不乱议,远烟酒,倡环保。互体谅,守纪律,多修习,贵坚持。”每次背书活动前,领队都会提醒队员,爱心背书客洁身自爱“五不原则” :不花学校钱;不搞花架子;不做盈利事;不传宗教义;不说负面话。
在团队精神的感召下,就连第一次参加活动的“爱心背书客”,也成了受助学生的行为示范。背书客辛苦跋涉所到之处,总有老师拿出学校里的水果招待。可到活动结束时,老师发现一个水果都没被动过,见校方有些为难,背书客们笑着说:这是我们队伍的制度,留给学生们吃吧。
这就是所谓志同道合:可以从不问对方来自哪里、姓什名谁,也从不计较自己比别人多做了什么,多背了几本书,爱心背书客们更在乎的,是如何争取到更多的图书来源,多捐几本,多带几本好书给偏远山区需要知识的孩子们。
不停步:爱心背书 一路有你
2011年8月3日,哈尔滨“爱心背书客”志愿服务队迎来了“大日子”。一场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市文明办、哈尔滨新晚报联合举办的“我为乡村孩子捐本书”活动捐赠仪式在沃尔玛广场举行。这次活动面对广大市民和企事业机关单位,募集适合6至12岁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旨在为缺少书刊的偏远山区学校及少年宫建设“阅览室”。
炽热的爱心瞬间在冰城蔓延,活动募集到各类图书21295本(册)、铅笔油笔10000支、笔记本1120本及书包、橡皮等各类文具近千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爱心人士出资购买的新书、新本。10辆满载图书的车队从6处“爱心捐书点”出发,将2万余册捐赠图书送到哈尔滨贫困乡村孩子的书桌。车行困难的山区学校,则由“爱心背书客”志愿者服务队步行送进校,并对孩子们进行阅读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