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好心阿姨无微不至照顾 愧疚亲妈重回脑瘫儿身边

2011年08月08日

好心阿姨无微不至照顾 愧疚亲妈重回脑瘫儿身边

丁阿姨陪小浩浩一起用膝盖练习跪走,锻炼浩浩的前行能力。记者 何学俏摄

    “浩浩最近好吗?想不想妈妈?”一个星期前,一个四川长途电话打到正在南宁打工的新疆妇女丁菊兰的手机上,关切地询问自己儿子浩浩的近况。听到妈妈的声音,浩浩高兴得手舞足蹈。

  浩浩是个5岁的脑瘫儿童,不幸的是,妈妈四年前绝情离家,抛下他不管不问。来到南宁的两年多时间里, 浩浩却受到了丁菊兰无微不至的照顾,身体逐渐康复。而丁菊兰初到南宁找工作时,一份月薪近2000元的工作和一份只有800元的工作由她选择,丁菊兰选择的是后者,即要照顾连走路都不会的脑瘫儿浩浩……

    去年12月,被丁菊兰的爱心和坚持感化,浩浩妈妈满怀愧疚,重新担起了母亲的责任。

  照顾浩浩她风雨无阻

  安琪之家老师说:

  “她比亲妈照顾还细致”

  8月4日,记者约好和丁菊兰在南宁市明秀西路的安琪之家见面。上午10时,丁阿姨带着浩浩如约来到。丁阿姨50多岁,而浩浩今年只有5岁,大眼睛,虎头虎脑,抱在丁阿姨怀里,不停地跟我们招手微笑,十分可爱。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很难让人相信,这么可爱的孩子竟会患有脑瘫。

  走进康复室,丁阿姨开始指导浩浩练跪走。瞧,浩浩跪在地上,在老师的牵引下用膝盖一步一步朝前走。丁阿姨蹲在旁边,一刻不离。浩浩坚持不下来时,丁阿姨就在一边拍手鼓励他:“浩浩加油,浩浩坚持,来,来妈妈这里……”

  接下来的“悬空俯卧体撑”,训练的是双手的支撑力,这着实让浩浩吃了不少苦头。只见浩浩脆弱的双手吃力地撑在地板上,满脸通红, “哇哇”大哭,鼻涕和口水混为一体。丁阿姨心疼极了:“心疼也没办法,浩浩每天都要做这样的训练,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刻也不离开他。”说着便跪在地板上,双手撑地,和浩浩保持一个高度,不停地鼓励浩浩,给他加油,擦汗。

  自从答应照顾浩浩,丁阿姨每天要挤两三个小时的公交车带浩浩到这里做康复训练,日复一日,风雨无阻。晚上回到家里还要做饭,给浩浩洗澡,哄浩浩睡觉,忙完下来腰酸背痛,有时候到凌晨才可以睡觉。

  “没见有哪个家长象丁阿姨这么细心过,她照顾浩浩,比亲妈还要好。”安琪之家的樊老师对记者表示,除非是浩浩生病不能来,否则,不管刮风下雨,丁阿姨从不请假,每天都会带浩浩来做康复训练,她的行为也感染了很多病患儿的家长。丁阿姨的女儿则“嫉妒”地说:“妈妈,你对我都没这么好过吧?”

  今年2月,浩浩终于学会走路了。“一开始他刚来的时候,眼神呆滞,不会说话不会笑,营养不良,现在他会走路了,很欣慰啊。”丁阿姨说。

    帮浩浩“找回”了亲妈

  浩浩妈妈说:

  “丁阿姨比我做妈的好一千倍”

  2006年,浩浩出生在四川雅安市一个普通家庭。来到这个世上4个月后,就不幸被诊断为脑瘫儿童。围绕着浩浩是养还是丢弃的问题,家里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妈妈不想再被脑瘫的儿子拖累,不同意继续抚养。爸爸文新全则坚持认为,这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再苦再累也要给他一个活下去的机会。浩浩一岁多的时候,浩浩的母亲和文新全大吵一架之后,独自外出打工,对浩浩不闻不问。

  而文新全为了救治浩浩四处求医,一边身兼多职,谋求生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南宁市安琪之家的情况,于是带着浩浩千里迢迢来到南宁,请求安琪之家给浩浩进行康复训练。

  被文新全父子的故事所感动的丁阿姨,就这样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她和浩浩的不解之缘。

  而丁阿姨在照顾浩浩的同时,了解到浩浩父母的感情情况后,为了让浩浩以后能够真正地享受母爱父爱,丁阿姨辗转找到了浩浩妈妈的电话号码。先是短信,再是电话,劝说浩浩妈妈重新担当起一个母亲的责任,还劝解她和文新全早日合好。

  丁阿姨经常打开视频让他妈妈和浩浩见面,让她看浩浩做康复训练。看着儿子在视频中对自己招手,在丁阿姨的照顾下,一天比一天健康活泼。浩浩的妈妈流下了感动和愧疚的泪水:“丁阿姨,你把浩浩照顾得这么好,你比我这个做妈妈的好一千倍一万倍,我这一辈子对你感恩不尽!”,浩浩妈妈慢慢被打动,终于回心转意了。就在去年12月,浩浩的母亲和父亲重归于好,夫妻俩一起回四川打工,为浩浩早日康复创造条件。期间,浩浩的母亲曾两次来南宁安琪之家看望浩浩。

    有人质疑她为了钱

  浩浩爸爸说:

  “我替丁阿姨感到委屈”

  “如果是为了钱,我才不会干这份工作呢。”丁阿姨原来是新疆某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2008年来到南宁找工作。一次意外的机会, 她认识了南宁安琪之家的王院长。有一天,王院长说,有一个脑瘫小孩,需要有人照顾,但每个月只有800元,你愿不愿意做?丁阿姨说,看看再说吧。

  2年前的一天下午,从四川雅安赶来的文新全带着3岁的儿子浩浩到南宁,父子俩落魄无助的模样使丁阿姨看了当场落泪。“浩浩当时三岁,安静地躺在爸爸的怀里,不会眨眼睛,面黄肌瘦,十分可怜。”她当场决定接下这个苦差事。

  丁阿姨告诉记者,当时来到南宁之后,她去找过几份工作,面试后也都不错,有一家公司开出了试用期1300元的工资想要聘请她,试用期结束后有近2000元的待遇。但看到浩浩后,她什么工作也不找了。

  浩浩会走路后,为了让浩浩有个更大的活动空间,丁阿姨搬到了一个更大的房子租住,房租从原来的200多元涨到了350元。为了让浩浩尽快康复,每天,她都会带着浩浩坐车去锻炼,带她到公园去接触大自然。安琪之家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如果单单是800元的工资,连吃饭和付房租都不够,而丁阿姨能这么坚持下来,除了对浩浩的爱,没有其他的解释。

  但仍有人质疑,丁阿姨凭什么如此尽心尽意地照顾非亲非故的浩浩?肯定是从浩浩父亲那里得到了好处,要不就是别人给了很多资助吧?当听到有人这样质疑丁阿姨时,浩浩的爸爸文新全在电话那头哽咽了:“他们凭什么这么说?我真替丁阿姨感到委屈,我身为浩浩的父亲,她对我儿子怎么样我还不清楚吗……”文新全对丁阿姨只有感激和歉疚:“几百块的工资,带普通孩子都觉得少,何况是脑瘫的浩浩。” 他后来主动给丁阿姨追加了工资。

  记者了解到,文新全目前在四川雅安市一家农贸产品批发市场蹬三轮车装卸货物,每天的收入有80元左右,白天干装卸活,晚上开车去搭客。为了救治浩浩,目前他还欠下几万元的债务。(当代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