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要成林,人要成才,债要还清”
张凤毕的故事一上电视,立刻感动了营口,市民纷纷解囊相助。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专门设立了张凤毕诚信基金,用这些爱心捐款,购买了3000株优质南果梨树苗,让张凤毕种树还债。
2004年4月10日,张凤毕家承包的80亩荒山上,到处是旗子,到处是人。1000多名市民、中小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公安交警,拿着铁锹、水桶,到这儿挖坑、担水、种树,民革辽宁省委员会专门为张凤毕家打了一眼64米深的井。张凤毕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在人群当中走来走去,端茶、倒水、递毛巾。
张凤毕说,这是我们家出事以后最快乐的一天。为弘扬张凤毕一家的诚信之举,人们在林子边立了一块碑,上刻三个遒劲的大字:“诚信林”。
营口奇虹艺术中学校长戚弘得知张福帅酷爱美术,当即决定,让他重返校园,学费全免!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谁知,就在张家人一步步走出阴影的时候,病魔悄悄潜入了张凤毕的身体。
据老伴田桂荣回忆,有一段时间,张凤毕总说吃饭时喉咙剌得慌,咽东西费劲。劝他到医院,他总说,山上还有那么多活儿呢。最后,全家人硬把他送进了医院。社会各界再次伸出援手,捐助善款1.7万元,为张凤毕做了第一次手术。
张福正告诉记者:“半个月后出院那一天,爸爸回到家里,把80亩荒山走了个遍,摸摸这,摸摸那,我知道,他舍不得撇下这片林子啊!”
“张凤毕在土房里住了9年,去世前一定要让他住上好房子。”在文明办的倡导下,市民们纷纷捐助,6间大瓦房拔地而起。
然而,张凤毕只在这幢宽敞的大房子里住了一个晚上,便撒手而去。
由于食道被切除了一截,临终前他已经不能说话了,他用颤抖的手,给张福正写下了这样12个字:树要成林,人要成才,债要还清!
张福正伏在父亲的遗体前,长跪不起,近1000人为这个普通的农民含泪送行。
留给营口人的一笔不朽的遗产
从1996年8月3日儿子肇事,到2005年8月4日张凤毕去世,整整9年时间,一位农民的诚信和坚持,感动了营口,感动了辽宁,也感动了那些手持借条的债权人。
张凤毕的山东老乡陈九印,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赊给他30只羊。陈九印说:“当时就没想让他还,谁知道他一直把这事记在心上。”
交通肇事受害者亲属邢金库,耳闻目睹了张凤毕的诚义之举,也禁不住感叹,张凤毕这人确实是条硬汉。
张凤毕临走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们能不能还清债务。
张福正在父亲葬礼上突然一跪,让所有人为之一震。张福正跪着承诺:“当年我父亲借的债,我都认。”
诚信农民的举动感天动地,也给营口市精神文明建设留下一笔不朽遗产。
张雪上中学时就在校园开了一家洗衣店。有一回,她洗丢了一条牛仔裤,衣服主人说不用赔了,可是张雪硬是省下100元钱,赔给了失主。
张福帅2008年考入大连工业大学,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减轻家里负担。每隔两周,他就会从大连返回大石桥一次,为家乡的孩子们上一天美术课。
张福正1998年刑满释放,先在市场帮人炒栗子,后来做装卸工,给超市送货。无论做什么,都勤勤恳恳,童叟无欺。他赢得了人们信任,还为自己赢得了爱情。
一天,有人捎给张福正一封信,一位姑娘要约他谈谈。父亲告诉他,一定要把家里的情况和姑娘说清楚。张福正一下山,发现姑娘特别面熟——原来,当年肇事后,他和这个名叫于金娥的姑娘住在一个医院,他是肇事者,于金娥是另一起肇事的受害者。他们家倾家荡产给受害者张罗钱,而另一位肇事者对于金娥不管不问,两相对比,于金娥心里有了一杆秤。
张福正反复向她解释自己出狱后的困境,但于金娥只有一句话:“我愿意!”
交警队在食堂为二人张罗了婚礼。开始两人住在山下娘家,父亲去世后,他们一起搬到了山上,接过了父亲的那片荒山……
如今,诚信林里漫山遍野的南果梨树在风中轻轻摇曳,挂满枝头的青果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张凤毕的女儿小雪今年大学毕业刚刚被一家银行录用,张凤毕老人的三个心愿已经实现了两个,张福正说,不出三年,父亲的愿望就会全部实现了。(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