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猫路只要超过时间,就听到妻子在山顶喊我名字
赵月芳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独子。从赵月芳的祖爷爷那一代起,到他儿子这一代已经是五代单传了。为了配合他干好这份工作,全家人都成了他的助手。“下大雪,母亲和媳妇就背着扫帚到山上把猫路的雪扫掉,为防止结冰打滑,她们还用布条把积雪擦干净。"赵月芳说,有一次他生病了,母亲亲自走了一趟猫路下山给他取邮包,回来后老人病了三天。
可是对于亲人,赵月芳说,自己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从2008年开始,他三年内失去三位亲人,爷爷、奶奶、母亲相继去世,尤其是母亲去世的时候,他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上。“有时候在山上一边走,一边想,一边流泪,这干得叫个啥,老人、媳妇、孩子都跟上咱受罪。”赵月芳告诉记者,“每次走猫路,妻子都提心吊胆,只要超过了时间,就会跑到山顶上喊我的名字。爷爷在世的时候是爷爷喊,现在是妻子每隔半个小时就给我打个电话,问我走到哪里了?”
他在这17年冶炼中锻铸了最壮美的词句——“忠诚”
如果仅仅是为了一个饭碗,赵月芳在这条挂在悬崖峭壁的邮路上或许早就坚持不住了。让他最终坚持下来的,是这条邮路传达给他的一种神圣。
“每次我把报纸和邮件交给乡亲们,他们那种高兴劲就像过年。他们经常热情地留我住宿,留我吃饭,把我当成亲人。这时,我心里真有一种特别幸福的感觉,觉得自己是一个少不得的人!”这是赵月芳最初感受到的乡邮员工作的价值。
至今,赵月芳还记得2007年腊月那一天。当时寒冬腊月,大雪封山。本已刚送了一趟邮件才回到家的赵月芳,又收到了五六份邮件。面对家人的劝阻,他说,这个时候的邮件,很有可能是在外打工回不了家的人给家里的平安书,我不去怎能行呀?他毅然上了路。在暴风雪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了三个多小时爬到了牛洞上村。出门打工一年的儿子终于有音信了,正在家中焦急等待的老人喜极而泣!
一旁的赵月芳在替老人高兴的同时,一种深深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在鹅屋乡,小赵是大家的“亲人”。因为他不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将乡亲的一封封报纸、一封封信件、一本本科技杂志、一件件的包裹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个用户手中;而且谁家要下山登记户口、办身份证、存钱、买生活用品,都会找小赵,代交、代邮、代收、代取已成为他邮路上不可缺少的内容。附近的村、屯几乎没有人不认识他的,他虽然年龄不大,工作却是兢兢业业,每天都能把报纸、信件按时送到。平时用户有什么要捎的、要买的,只要力所能及的,他都能帮忙办到。
黄崖底村三尖上屯的村民李双富因偏瘫,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从河南邮购药品。每次送药时他都要帮老人做一些家务活。
西上庄村老支书张丑孩老人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我当村支书已经快40年了,经历了十几个投递员,小赵这娃是最好的!能遭这么多的罪,受这么大的苦,一做就是十来年,在如今的年轻人里太少了。”这个村有村民300多人,而80多名年轻人都外出当兵、打工去了。小赵就是大家的“亲人”。是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将乡亲的一封封报纸、一封封信件、一本本科技杂志、一件件的包裹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个用户手中。
“山若有情山亦老”。如果赵月芳走过的猫路可以动情,那么,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道岭,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将洒下如诗如歌的泪水,以敬仰这位人民的乡邮员,用17年虽九死而不悔的赤心,锻铸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最高贵的品质——“忠诚”。
2006年至2009年,赵月芳被省邮政公司评为“十佳投递员”和“服务明星”;2010被评为全省“邮政系统劳动模范”、“服务明星”和“十佳投递员”。 2009年度“长治好人”暨第二届道德楷模评选活动中荣膺长治市“道德楷模”。
“走一道岭来翻一座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那架山好像狮子球,那条水好像珍珠帘……”
如今每天一大早,崎岖的山路上都会传来阵阵粗犷的歌声。听到这歌声,鹅屋乡百姓知道,他们的亲人赵月芳又上路了。(长治市壶关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