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赡养孤老40年如一日

    “她像一盏乡间油灯,钟情于每一黎明,沉溺于每一个黄昏,给南臣赞村的多少乡亲送去温暖和光明,送去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忠心。”有诗人这样描述林秀贞。

    40年如一日,林大姐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及家庭成员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并为其中5位老人养老送终。她与孤寡老人同吃同住、为智障老人喂水喂饭、给瘫痪老人换洗尿布……凡被她悉心照料的孤寡老人,都度过了幸福的晚年,享年都超过了80岁。

    村里人都说,“亲生儿女也未必能做到这些。”现在还健在的朱书常老人有智力障碍,曾经虚弱得风都能把他刮倒,人们预言他活不了两三年。然而现在老人已经80多岁,跟着林秀贞已有30多个年头,身体依然硬朗,每天快活地哼着小曲儿。

    林秀贞敬老孝老的事迹影响了很多人。她的子女不仅孝敬父母,也孝敬孤寡老人,第一杯酒总是先斟给老人,第一碗饭先盛给老人。她所在的南臣赞村婆媳和睦,邻里和谐,村风非常正。“现在村里媳妇的文明程度可高了,她们说孝老敬老不仅要让老人吃好、喝好,还得让老人精神好,打心眼里高兴。”林秀贞喜滋滋地说。

    农村的教育事业相对薄弱,在林秀贞的心里,教育却是个大事。“孩子们读好书,考大学,长知识,长本领,有出息了就能有力量建设家乡。”因此,她非常关心教育事业,先后出资4万多元改善了乡村教育条件,还资助本村和邻村14名贫困家庭孩子步入大中专院校,最少的一年拿出2000元,最多的一年拿出5000元。

    林大姐热心社会公益,积极捐款为村里修路、打机井,支持文化娱乐队伍建设。南臣赞村通往乡里七八公里的路,被县里命名为“秀贞路”,林秀贞为这条路自愿捐款5万余元。“5·12”汶川地震,林秀贞先后捐款1.2万元,交纳了1500元的特殊党费。她所在的南臣赞村成为乡里第一个向灾区捐款的村庄。

    来访者一直没断过

    在南臣赞村,有个“林秀贞事迹展室及枣强县廉政教育基地”。“这两年,至少有2000人来此参观学习。”村干部引以为豪地说。

    林秀贞的感人事迹经媒体传开后,各地群众纷纷慕名而来。有向她吐苦水的,有让她找工作的,也有人仅仅是为了见她一面……林秀贞成了许多群众心目中的贴心大妈,大事小情都愿意和她说道说道。

    吉林农村的程大妈听说了林秀贞的事迹后非常感动,孤身一人来到衡水枣强,想看看真实生活中的林秀贞是个什么样。当程大妈看到林秀贞一家和其赡养的老人朱书常同吃同住,和亲人没什么区别时,她握着林秀贞的手激动地说,“这世界上还真有这么好的人啊!”当日,林秀贞陪着程大妈,从午饭后一直聊到晚上11时多。第二天上午,林秀贞才将程大妈送上了返程的火车。

    辛集市村民张大妈,也曾经到过林秀贞家中。张大妈向林秀贞诉苦说,因为妹妹有病,一直是由她照顾,可家里的其他人对此很不理解,常常引发一些小矛盾,令她非常苦恼。她很想知道,为什么林秀贞的善举能得到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当日下午,经过一番长谈之后,林秀贞将张大妈送上了回家的汽车。

    前来采访、求职、求教的客人一直络绎不绝,为此占用了林秀贞的许多精力,耽误了厂里的许多事情。但是,对于上门拜访者,林大姐一直都是热情接待。遇到生活条件不好的,她总是大包小包地给人家带上土特产,还要掏上路费。

    光这些事,村里人都说,秀贞心好,见不得人受苦。(燕赵都市报记者李敬东文/图)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