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雷锋王树明
2011年06月02日
(资料图片)
吉林联通长春市分公司职工王树明是一位时代楷模。他用踏实的道德践行和崇高的精神力量,奏响了一曲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时代乐章,他用无数的心血和汗水,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韧,演绎了对国家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爱。他被人们誉为轮椅上的雷锋。
王树明1953年出生于安图县一个普通家庭。1973年他从长春邮电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长春电信局做机务员。1982年9月,厄运突然降临:在回老家为遭受水灾的父母家翻盖房子时,他被意外倒塌的山墙砸成重伤,治疗后的结果:“高位截瘫”。
为了能从床上坐起来,他每天早上4点多钟就起床锻炼,用双手撑起笨重的身躯上下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苦熬,终于可以在轮椅上坐起来了。身体稍好,他第一个想到的是重返工作岗位。单位领导和同事都劝他,单位效益不错,也能养活你一辈子,在家好好养病吧。可王树明下定决心:身体瘫痪了,精神不能瘫!
王树明的家就在他工作的办公楼里,同他工作的机房相距只有短短20米。这是单位为了照顾他而专门腾出的一间房。细心的同事为他锯掉了走廊里的门槛儿。
王树明维护的市话载波设备高2.2米,健康人要踮起脚尖换机盘,而他站不起来,只靠双手支撑着孱弱的身躯慢慢挪到轮椅扶手上坐稳,再伸手去够机盘。有时手刚拿到机盘,轮椅却突然失去平衡,人仰椅翻,钢板固定的腰被磕得钻心地疼,他躺在地上很久才能再爬起来。20多年来,他笑对生活,倾洒爱心,在没有外勤任务的市话载波机房工作。他每周清擦一次3748条电路设备,每月进行一次电平测试,呼叫一次2500个载波和1248个实线用户,看收发信号是否达到标准,日常排除无声、杂音、不振铃等障碍,日复一日,王树明参与了近百项科研,直接间接创造了400万元的经济效益,王树明克服了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把机房建成了用户满意、领导放心的“安全点”,长春市首个“免检机房”。
在原省通信公司长春分公司南广场维修站三楼,“电话机维修站、党员先锋模范岗”的标牌十分醒目。这里是王树明为群众服务的阵地。长春市中心医院的杨大夫家里的一部电话摔坏了,走了几个修理店都没人给修,最后到了王树明的义务维修站,他二话没说就给修好了。
时间久了,周围群众都知道了这位雷锋式的残疾人王师傅不仅服务态度好,修电话技术更好,找他的人络绎不绝,最多时他一天修了30多部话机,累得他吃饭时都拿不动筷子了。可是不管多累多苦,他都无怨无悔,对待上门的用户,总是一副热情的笑脸。1985年以来,他义务修理了近7万部电话、4000多件其他电器,接市场价格计算,他可以收入百八十万元,但是他没赚到一分钱,自己搭进去的配件钱倒有四五千元,被誉为“轮椅上的雷锋”。
身为残疾人,王树明对残疾人充满同情和关爱。他担任了省、市、区肢残协会副主席,还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他现在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帮助残疾人解决各种困难。(据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