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蔡红霞:用微笑修补残缺的梦

2013年11月25日

    我走在一座桥上,突然看到一个病人,我马上追他,他跑到水里,我追到水里,可怎么也找不到病人……

  蔡红霞一下从梦中惊醒,猛地坐起,自己的心跳在静夜里显得格外狂乱。

  时钟指向凌晨1时。当时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她,忍不住给病房值班的同事打了个电话。“蔡姐你放心吧,这边病人都好好的,没事。”

  同屋的一位内蒙古军区的女代表被她这一通折腾吵醒了,问:“你们精神科护士是不是精神压力太大?”

  精神疾病护理工作,常常被调侃为护理的“异度空间”。有人还给出这样一副上下联形容精神病科的环境:怪事、险事、闹心事,事事都多;哭声、嚎声、打砸声,声声都响。

  31年,蔡红霞都是在这样的“异度空间”里度过的。这个身材娇小、总是面带微笑的女子,今年8月在人民大会堂接过了国际南丁格尔奖。

  那个叫春光的老人

  蔡红霞的头上、胳膊上、手上,大大小小的伤疤清晰可见。她笑着说,这是病人给她留下的纪念。

  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突然砸破病房的玻璃,挥舞着碎片要割腕自杀。危急时刻,蔡红霞用胳膊夹住病人持有利器的手腕,病人得救了,蔡红霞的手却被划开了一条3厘米长的伤口。

  17岁时,蔡红霞从空军军医学校毕业,意外地被分配到一个主要治疗精神疾病的部队医院。好多年,她一直瞒着父母,只说自己在内科工作。

  从最初的恐惧,到逐渐理解病人的不受控制,再到全身心投入抚慰这些残缺破碎的心,蔡红霞也曾走过一段艰难的历程。

  她在日记中写道:看到这些病人,我的心因惊悚、颤栗而变得痛楚。这是世界上最痛苦又缺少关爱的特殊群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疼痛的心灵,正等待着救助与抚慰!

  苍茫人生,百味世态。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精神病科有一位老患者叫“春光”,是从一所军队医院转过来的,由于时间太久,医院变迁,没人知道他是什么地方人,早期病历也找不到了。转来时,就一个人和一个名字—春光,身高一米五,体重才60多斤。

  蔡红霞像对待孩子一样昵称他“光光”,每天陪他聊天,指甲长了帮着剪,冬天冷了,她从家里拿来大衣。老人吃的奶粉、水果,都是蔡红霞买的。“光光,咱们吃苹果喽,这是你妈妈给你的苹果。”光光顺从地吃着,满脸天真的笑容。医护人员说,那是老人仅有的一丁点儿意识,他在渴望母爱。对一个丧失勾绘梦想能力的脆弱生命,蔡红霞为他织补了一个关于妈妈的梦。从58岁住院到78岁去世,老人在医院住了20年,临去世时,嘴里不断念叨着的,是蔡红霞的名字。

  新入院的老王认为饭菜中有毒,总怀疑有人要害他,无论是集体就餐还是护士给他分餐,他都绝食。蔡红霞给他喂饭,他把饭菜喷了蔡红霞一脸、一身,弄得她连眼睛都睁不开。蔡红霞不但没急,还当着老王的面,笑着先吃了几口,打消了他的疑虑,再把饭往他嘴里送。

  臆语、打骂、撕扯、狂叫……病人不停地重复着“昨天的幻想”;打针、喂药、护理、治疗……蔡红霞一丝不苟编织着“明天的希望”。

  见过蔡红霞的人都有一个相同的感觉,她特别爱笑,而且,那笑容让人特别温暖。

  蔡红霞:坦率地说,面对病人,我时刻要求自己的是不能嫌弃。到今天为止,我的信念仍然是不嫌弃。病人流鼻涕,你在他身边,随手就给擦了。病人眼角有眼屎,就轻轻帮他抠去,毫不顾忌这样做是否会挨打。对病人微笑,最初可能是职业表情;到后来,就是发自内心;再后来,就上升为善意温情。

  那幅织补心灵的十字绣

  病人小周硕士毕业,因为事业不顺和婚姻变故,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天到晚几乎不说话。蔡红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让小周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

  一天上午,蔡红霞到工娱治疗中心手工室巡查,发现小周正出神地看着病友们绣十字绣。“你喜欢吗?”小周点了点头。

  “那我们一起绣一幅好不好?”小周又点了点头。蔡红霞细心地觉察到,虽然这次还是点头,但小周深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蔡红霞拿来针线,专门挑选了一幅“拼搏奋进”的图案,从第一针在哪儿起线,到如何把握好图案的平整,手把手地教起来。

  为让小周在绣图中转移思绪、走出封闭,蔡红霞和他订了一个君子协定:白天,小周绣一处;晚上,由她带回家补齐。俩人共同完成这幅作品。

  半个多月后,这幅十字绣作品大功告成。这天早晨,当蔡红霞展开漂亮整洁的图案后,小周的眼里顿时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竟然像个孩子似地笑了。

  从这以后,小周不仅喜欢上了刺绣,而且情绪也渐渐好转。三个月后,他终于康复出院。出院这天,他双手捧着“拼搏奋进”刺绣图,作为特别礼物送给蔡红霞。他含着泪说:“我已经把‘拼搏奋进’这四个字装在了心里,它将让我笑对今后人生中的任何困难。”

  261医院院长胡敏说,这个多种辅助性康复娱乐工娱治疗中心是蔡红霞在全军首个创建的,近五年来,这里平均每天接受病人治疗300人次,已有7000多名病人从这里康复出院,回归社会。

  蔡红霞:我们内部从不提倡“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说法。建立正常的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职业精神就包括了全部要求。即便病人的亲属夸我们做的比他们还好时,我们也坦诚地说,我们只是在做本职工作。“胜似亲人”没什么不好,只是我认为,一个人可以得到世界上所有的称号,就是不能冒认亲人这一无可替代的尊严与荣耀。

  那个以身试药的女子

  一天早晨交班,护士向蔡红霞报告,有名病人昨晚服完药后,深夜11点多了还在闹腾,说浑身有蚂蚁爬,几次恳求护士把他绑在床上。

  病房里怎么会有蚂蚁?哪儿有自己要求被捆绑的?凭着多年经验,蔡红霞判断可能是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反应。她当即找来病人的处方,发现吃的是氯丙嗪,一种镇静剂,而且当晚加大了剂量。

  抗精神病药副作用较大,正常人服药后发现不适,会及时告知医生。但精神病人要么不吭声,要么说不清,要么只会大发脾气。

  如何才能走进病人的内心世界,掌握他们服药后的真实感受?蔡红霞想了很多办法,但都不理想。最后,她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当一回“病人”,以身试药。

  她不顾自己白细胞长期偏低的身体状况,尝试着服用了两片氯硝安定,谁知在下台阶时,双腿发软摔了一跤。通过这次亲身感受,她终于找到了有些病人会无缘无故摔倒的根源。她要求护士对服用此类药品的病人多加关注,夜里上厕所时要有人搀扶。从此,病房里病人摔倒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过。

  接着,她又先后两次尝试了其他一些药品,并把出现的恶心、困倦、心慌、肌肉松弛等感受记录下来,据此归纳出“易头昏的药品宜睡前服用”、“导致肌肉无力的药品服用后须加强观察”等15条护理经验,大大减少了药物副作用对病人的伤害。

  都说“是药三分毒”,蔡红霞却说:“古时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为的是摸索掌握药性造福病人。我知道这些药物的性能和副作用,没多大危险。有了亲身体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能更好地服务患者。”

  “异度空间”三十年,蔡红霞用温暖的笑容修补着患者残缺的梦,有近万名她护理过的心理疾患病人康复出院。已近知天命年纪的蔡红霞说:“我再没其他奢望。不嫌弃,不放弃,他们的梦,永远是我的梦。”

  蔡红霞:精神疾患病人也有梦,他们有实现梦的权利。我们以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梦想成真为天职。在他们梦想破碎的困境中,我们的不嫌弃,我们的微笑,我们的承受,我们的沟通,我们的伤痕,我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在修复他们的梦。(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方芳)

  人物小传

  蔡红霞,江苏淮阴(现改为淮安)人,1965年10月出生,1980年9月入伍,1985年9月入党,现任解放军第261医院精神病科总护士长,兼工娱治疗中心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她先后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2012年12月当选为第12届全国人大代表。2013年,她荣获第44届国际南丁格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