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陈俊贵:用一生守候一个承诺

2013年09月02日

    见到陈俊贵时,他正在接受表彰。8月23日下午,新疆第三届道德模范颁奖现场,他仍然是那身黄军装,还是那样沉默寡言,但岁月留给他的印记更深了,他留给人们的还是那句话: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战友守护到永远。

    1979年,陈俊贵从遥远的辽宁,入伍来到新疆。30多年前,陈俊贵所在的部队修筑天山独库公路。有一回,大雪封山,战士们无法走出来。在求援过程中,班长郑林书把仅剩的半个馒头,塞给了四个人中最年轻的新兵陈俊贵。

    陈俊贵得救了,而班长郑林书,永远留在了冰雪皑皑的天山。

    临终前,郑林书用最后的力气,对陈俊贵说,希望死后能埋在附近的山上,永远看护战友和这条路;作为儿子,生前没有好好孝敬父母,希望陈俊贵能到老家看望一下父母。

    一句承诺 一生守候

    1984年,陈俊贵退伍回到老家辽宁,担任电影放映员。但是,他心底对班长的承诺,一直召唤着他。1985年,陈俊贵做出了改变他一生的决定:重新回到埋葬班长和战友们的天山脚下。

    开始践行诺言时,陈俊贵发现,他和班长才相处了38天,除了知道班长的名字外,只知道他是湖北人,其他信息一概不知。

    陈俊贵来到部队当年的驻扎地新疆新源县,本想着在老部队能寻找到班长家的地址,可谁知老部队在独库公路竣工后,便迁移并编入武警部队的序列。

    陈俊贵说,尽管在当地费尽周折,最终还是没有得到一点消息。来到老班长墓前,深深的愧疚之情侵袭着陈俊贵的心,泪水奔涌而出。那天,陈俊贵和班长说了一整天的知心话。

    1985年冬天,陈俊贵辞去稳定的工作,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又回到了终身难忘的天山脚下,回到了班长的身边,并在离班长坟墓最近的一个山坡上安了家。

    来新疆前,陈俊贵的妻子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可后来的苦日子,远远超乎了她的想象。陈俊贵的腿受过伤干不了重活,一时又找不到工作,一家人的生计只能靠妻子打零工来维持。陈俊贵说,那些年,经常只靠喝粥吃咸菜维持生计,也曾因凑不齐孩子的学费而费心,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

    时间在一年一年过去,寻找班长的父母依然无望。

    后来,老战友陈卫星和烈士罗强的父亲从广东来新疆扫墓,陪他们前来的部队干部带来了老部队的消息。陈俊贵很快与老部队取得联系,找到了老班长家的地址。

    多年的守候和等待,当陈俊贵得到珍贵的消息时,他兴奋不已,来到坟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班长。

    在湖北罗田,陈俊贵见到了老班长的姐姐。但是,老班长的父母,却都已去世。

    陈俊贵来到两位老人的坟前,悔恨的泪水又一次流了下来。陈俊贵的心里,填满了悔恨。为什么没能早点找到班长的父母?为什么不能替班长尽孝?

    陈俊贵这样告慰老班长:你的嘱托,我已完成,今生今世,我将永远守着你,你永远不会孤单!

    一种精神 代代相传

    乔尔玛位于新疆尼勒克县最东端,为纪念在筑路工程中光荣献身的英烈们,1983年,尼勒克县在这里修建了乔尔玛烈士陵园。陈俊贵当起了陵园的管理人,尼勒克县为他解决了事业编制。在乔尔玛除了看护陵园外,还充当义务讲解员,把一件件烈士事迹向前来瞻仰的人们讲解。

    用陈俊贵自己的话说,他从生死线上走来,没有什么不能做。班长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党和政府给了他幸福美满的生活,他就有义务有责任把陵园工作做得更好,让天下所有的人们都永远铭记天山深处的筑路英雄们。

    在8月22日自治区第三届道德模范颁奖晚会现场,陈俊贵说,他大儿子是筑路工人,小儿子是养路工人。在孩子眼里,“爸爸这一代人,为了这条路,许多人都牺牲了,我对这条路也有一种感情,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和劳动,能让这条路更好”!

    陈俊贵说:“我的战友牺牲了,但是这条路,通了。现在我的儿子在这条路上,是战友们那种不怕苦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延续。希望长眠在这里的战友们,能够安息。”(来源:天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