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凤祥:黄河岸边的“生命救星”
2013年08月12日
他,既不是河运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又不是黄河水上救援人员,却屡屡在黄河上挽救生命,被当地群众誉为“最美船工”、“生命救星”。他,就是陕西佳县峪口乡南河底村农民任凤祥。
任凤祥,今年56岁,黝黑方正的脸膛,中等壮实的身板。但正是这个憨厚朴实的陕北农民,在30多年的船工生涯中,在黄河里挽救了80名落水者的生命,救助过500多名身陷险境的群众。他的壮举,传遍了黄河两岸、秦晋两地。在群众心中,任凤祥不仅是黄河上最美的船工,更是黄河中生命的救星。
为救人舍生忘死
任凤祥生活在黄河岸边,从小就练就了一身好水性。在他的记忆中,第一次救人是18岁那年,横渡黄河,救起了一名克虎镇村民和一只羊。当时母亲感到非常欣慰,问他:“怕不怕?”“不怕!”“不怕就好,救人是最大的善事,是咱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以后要好好去救人。”母亲的赞许,坚定了他救人的决心,此后,任凤祥开始了一系列的壮举。
救起落水者最多的一次是,1986年4月11日,山西省临县一艘客船在驶往佳县白云山途中触礁沉没,船上171名乘客全部落水。当时任凤祥和六名船工正在修船,任凤祥一声令下,跳上了另一条木船掌舵发令,大声吼着立下两条规矩:“只许救人,不许捞东西”,“先救活人,后捞死人”。任凤祥的舅舅也落水了,并向他呼救,但他没有去营救,而是狠心地把船开往落水者密集的水域,救起31名落水者(其中29人生还),打捞尸体10具。
最危险的一次,差点把命搭上。那次他背着高粱袋子,游泳去对岸,遇到一名安塞的小伙子喊“救命”,任凤祥游过去,用力托举着小伙子朝岸边游去。水急浪大,漂游了十几里远才靠岸。邻居高大爷说:“他总是这样,从来不考虑自己的安全,一心只想救人。”面对家人的担忧,任凤祥却很坚定:“救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碰上落水人就要救。”
为救人自掏腰包买快艇
任凤祥在黄河上救起无数生命,但还有很多人因抢救不及时而遇难,让他深感痛惜。2004年,任凤祥自掏腰包4万多元买了一艘快艇,为今后施救提供了方便。
有一次,山西的一位小伙子从河东往河西游,体力不支游不动了。正在岸边作业的任凤祥发现后,驾驶快艇前往施救却不见了人影。正当仔细搜寻时发现离快艇不远处有一撮头发或隐或现,他一把揪住头发才把落水者拉上了快艇。“再晚到一分钟就沉河底了。”任凤祥欣慰地说:“自从有了快艇,施救就更方便了。”
“救人,舍生忘死;报酬,分文不取。”这不仅是感恩者送给任凤祥锦旗上的内容,也是任凤祥救人历程的真实写照。2012年9月20日,任凤祥又从黄河上救起了3名落水者,他们问任凤祥:“要多少钱,开个合理价。”任凤祥笑呵呵地说:“我救人从来没收过钱。”任凤祥也深深影响着周围群众。村民刘高洋有一次捞上来一具女尸,这在其他地方,打捞者会向尸主索要几千元甚至几万元的费用。他向任凤祥汇报请教如何处理,任凤祥说:“咱救了活人也不要钱,能挣死人的钱?”并劝勉小伙子:“救人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遇上就要救。”
组建黄河志愿服务队
2013年6月底,又一名戏水者被任凤祥船工组成员救上了岸。任凤祥说:“光靠我们船工组还不够,要把更多品德好、水性好、熟悉黄河水情的年轻人组成黄河志愿服务队。”“不仅仅是救人,只要需要救助,都在我们的服务范围。也可以到外县、外省,全部无偿服务。”目前,该队已吸收队员6名,任凤祥表示,将来还要对队员进行水上培训、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向社会公布服务电话,要把黄河志愿服务队做大做强,以此传递道德正能量。
任凤祥先后被授予“榆林市第四届见义勇为道德模范”、2012年度“感动陕西”十大人物、“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黄河抢险救人英雄船工”等荣誉称号。(来源:榆林市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