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中华第一考王"17次参加高考未能如愿明年还战

2013年06月26日

    6月23日上午,已经参加了第17次高考的45岁成都人梁实委托记者帮忙查询自己的高考成绩。“这几天心里一直悬着,也没找标准答案对过,心里多少有点畏惧,怕错太多,心里打击太大。”电话里梁实幽默地说。

    梁实,商人,1967年出生于仁寿县。高考于他而言,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1983年起,梁实开始报名参加高考,至今已经参加过17次高考,都未能如愿。被网友戏称之为“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最牛钉子户”、“中华第一考王”。

    差1分上400分他很不满意

  记者在四川省高考成绩查询系统输入梁实的考生号、准考证号和身份证查询。结果显示,梁实高考总分为399分,其中语文83分,数学94分,外语97分,理科综合125分。

  “哎呀,差1分就400分了,孬得很。”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后,梁实大叹遗憾。

  梁实说,原本自己预期的分数是在420分-430分,没想到这次还是没有上400分。“这根本不能代表我的真实水平,正常水平我的成绩应该至少要高100分。”尽管这次高考成绩是梁实17次高考以来的最好成绩,距离400分的大关只有1分之差,但梁实仍然很不满意。

  明年最后一搏他有9成把握

  “今年考得一塌糊涂。主要还是跟我平时做题练习得少有关系。”梁实说,这次考得最不满意的是理科综合,尤其是物理。“正常情况我的理综考到250分应该问题不大。”“明年可能会做最后一搏,我就是不服气,怎么会考不起。”梁实想了想回答说,我现在主要的问题是练习不够,没法适应高考的气氛,平时多花点时间能做出来的题,到了考场怕时间不够就干脆不做了。“如果到明年我还改不了这个问题的话,可能就不会参加高考了。但是如果我下定决心参加高考,那就有90%的把握一定能考上。”梁实说,明年再考的话,目标还是川大数学系的录取分数线。

    1980年代,点燃大学之梦

  “或许是上世纪80年代那种敬畏知识的氛围影响吧,我认准了这条路就很难回头了。我的大学梦,就是在那个年代点燃的。”

  面对记者提问,梁实直言他心中理想的大学,至少是“2B”或重点本科院校。“老实说,这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情结,我觉得必须要考上录取分数线高的大学才心安。川大数学系,正好符合预期目标。”

  近20年来,屡战屡败的梁实并不是一直能得到家人的理解。作为一个出生于教师家庭的“60后”,梁实从未改变一个朴素的看法:大学经历是人生一笔宝贵财富。他也自认有些偏执,“但不管别人怎么解读,我还是抱着上世纪80年代那种对大学的浪漫想法。”

  梁实家住四川仁寿县文宫镇,父母都是教师。梁实排行老四,兄弟姐妹5人中没有一人上过大学。上世纪80年代初,梁实读高中时成绩并不好,但上大学的愿望一直很强烈。他决心要圆全家一个大学梦,这想法至今未变。

  1983年,梁实在老家文宫中学报名参加高考,但连预考都未通过;之后他到简阳重新读高一,读了一年后参加1984年高考,仍没考上;1985年梁实转战到内江等地复习,当年参加高考还是没考上。连续三次败北后,梁实有点失落,但在分析失败原因后,打算翌年重来。

  1986年,在父母的劝说下,梁实来到四川乐山轧辊厂技校读书。当他发现毕业后是当技术工时,他离开了学校,又走上了继续高考之路。父母的反对无济于事,始终拗不过他的决心。在梁实看来,读这样的学校不是他的目标。“我不想一辈子当一个技术工,那种要考大学的愿望,很强烈。”

  前3次高考失利后,梁实辗转内江、乐山和成都等地打零工。他先后干过修理工、砍过木材、还买卖过电视机,但始终坚持着边打工边复习。每年1月份,梁实准时到当地招生办报名参加考试。命运并未垂青他,此后连考5年却次次落榜。“或许是上世纪80年代那种敬畏知识的氛围影响吧,我认准了这条路就很难回头了。我的大学梦,就是在那个年代点燃的。”

  1990年代,锁定重点大学

  1992年,梁实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顺利考上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但“成人教育并不是我的目标,我锁定了重点大学……”

  1991年年底,24岁的梁实结婚成家。这年,梁实通过考试,成为内江一家木材公司的正式职工。家人以为从此他会安心工作,可他还是报名参加高考。当时工作后的社会人员参加高考,需单位出具证明,梁实找到主管木材公司的林业局“死缠”了好几天,领导才破例开了证明。那年梁实还是没有考上,差10多分才上线。

  因为年龄和已婚等条件限制,1992年,在不能参加普通高考的情况下,梁实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这次他顺利考上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正当亲友为其终圆大学梦高兴时,梁实却没去报到。“成人教育并不是我的目标,我锁定了重点大学,不管有多困难,我觉得自己必须去实现它。”他在等待,等高考取消超龄限制。

  1993年,梁实所在的木材公司倒闭。才工作两年,他就成了一名下岗工人。此时儿子已经1岁多,为了养家糊口,梁实先在内江做服装生意,后来到华阳胶厂当推销员。上世纪90年代中期,看到建材市场前景较好,梁实借了几万元做起了建材生意。之后夫妻共同创业,慢慢有了百余万元家底。

  2001年,高考取消年龄限制。终于等来这一天的梁实,尽管已远离书本多年,仍是再一次心潮澎湃。“这个消息传来,我感觉上天好像在眷顾我。我手中的建材生意已走上正轨,可以花时间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他报名参加了2002年的高考。当妻子刘群得知梁实又要参加高考时,还以为丈夫是说着玩的,直到看到他从书店买来复习资料、一有空就看书时,才知道梁实较上劲了。

  2000年后,历经屡战屡败

  从2006至2011年,梁实连续5年赴考。特别是2011年他和儿子同上考场,儿子顺利考进大学,他成了地道的“陪考”,但这并未影响他“备战”2012年高考。

  回忆起2002年高考时,梁实说自己一走进考场,“大龄男青年”的模样一下子就与其他考生区别开来。监考人员以为他是家长,冲他喊:“家长不能进!”梁实赶忙掏出准考证。监考人员研究了半天,反复对照后才放行。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时隔十年再进考场,梁实感到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陌生感。“坐下来、全神贯注投入到一场考试中,这种感觉久违了。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对我来说太长,笔又不听使唤,我毕竟有十年没有这样安静地坐下来了。”

  梁实回忆说,在拿到试卷后,看着旁边的考生都在奋笔疾书,自己心中实在着急。之前虽然也买书复习了,但由于平时很少动笔练习,长时间不写字让他答题速度非常慢。到写作文时,离交卷只剩15分钟了。不得已,他只好匆匆写了一点东西。其他科目考试也是因为答题速度太慢,一大半的题没做完。2002年这场考试,他还是没考上。

  2003年,不服气的梁实照例报名参加高考。准备上考场时却突然生病了,不得已放弃了这次考试。后来几年,因生意太忙,梁实的高考之旅中断了,从2006年至2011年,梁实恢复他的“高考战争”,连续5年赴考,连续5年失败,没有一次总成绩超过400分。特别是2011年他和儿子同上考场,儿子顺利考进大学,他成了地道的“陪考”,但这并未影响他“备战”2012年高考。梁实因高考出名了,名头却不那么好听“现代范进”。

  但是,2012年,2013年,他还是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