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话说“无限”

2011年09月16日

    说起无限,似乎无须解释,人人都懂。可是若问起究竟什么是无限,却又往往一脸迷茫。

  诗句“无限风光在险峰”、“夕阳无限好”,浅近如白话。其中的形容词“无限”,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愿望。因为风光之好,夕阳之好,是没有方法限制的,所以说“无限好”。自然科学里,也要涉及无限。例如,物质可以无限分割,化合物的种类,生物的进化,都是无限的过程。不过,这里涉及的无限,不过是一种信念,类似于哲学上关于“宇宙是无限的”的学说。可是,根据现代宇宙学的研究,宇宙有起点,也会消亡,因而其实是有限的。

  只有数学,才是正面进攻“无限”的科学。

  最简单的自然数,就是无限多的。老子《道德经》说得明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就是说,自然数从0(在老子那就是“道”)开始,一个接一个产生,一、二、三……乃至无穷无尽。愚公移山故事说:“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里的“无穷匮”恰和自然数不断后续的意境相通,即子子孙孙构成了一个无限的自然数集。现在许多人喜欢说“我有n个办法”,这个n本身是有限的数字,但却没限制它的大小,可以说爱多大就多大。

  无穷无尽,没完没了,是自然数的特征。

  可是数学家没有到此为止。他们自我设问:“自然数是没完没了的‘无限’,那么所有自然数所成的集合,是怎样的无限呢?”回答是,前者是潜在的没完没了的“潜无限”,后者是实实在在的“实无限”。这就让我想起了杜甫《登高》诗里的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那是指实无限,而“滚滚来”则是潜无限了。数学意境和人文意境之间竟然会如此接近。

  无限,是人类能动大脑的产物,直观地理解起来没有困难。从小学开始,先是遇到无限循环小数,接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特别是圆周率π。几何学里的无限是平行,教科书上写着:“两条直线,如果无限延长永远不相交,称为彼此平行。”何谓“无限延长”?无限,是做不到的,也无法检验。因而平行只能是依靠人的直觉想象而完成的数学思维活动。奇怪的是,这种涉及“无限”的概念,学生接受起来却并不困难。您听说过因为不懂“无限延长”而数学不及格的学生吗?

  无限的作用,在于“极限”概念。熟知的便是“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徐利治先生则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一句,形容一个连续地趋向于零的无穷小量,煞是传神。

  牛顿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无穷小量创立了微积分学。贝克莱大主教批评牛顿的无穷小量是“逝去的鬼魂”。可是,微积分依然所向披靡,让“无限”拥有了无限的风光。19世纪末,终于把牛顿的无穷小量奠定在严格的基础上。

  真正向无限进军的勇士是德国数学家康托。他建立的集合论是专门用来处理无限集合的。康托说,如果给定两个集合,而且彼此之间能建立起一一对应,就认为它们的元素一样多。于是怪事来了:集合的部分和全体可以一样多。例如“整数和偶数一样多,因为整数n和偶数2n之间可以建立起一一对应”。由此一发不可收,又论证有理数和整数一样多。进一步,说全体实数肯定比有理数多。于是无限大被分成了大小不同的等级,各个等级的大小用基数来表示。集合论震动了世界。

  康托有一个论证说,任何集合M的所有的子集所成的集合G,G的基数一定大于M的基数。由此可知,集合的基数,没有最大,只有更大。于是,他问自己:“一切集合构成的集合”,原本应该是最大的集合了,却和他自己“没有最大基数”的结论矛盾起来。据说康托为此得了抑郁症,进了精神病院。

  时至今日,无限依然是人人明白易懂的直觉,但是随着微积分进入中学数学课程,它的身价已经超出朴素认知的范围。无限的智慧,正在成为未来公民的一种素养。(张奠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