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关于责任:

  我在,我担当

  中午随便在公司吃点饭,易朵便收拾行李准备出差。这时,家里打来电话,说是父亲查出来得了淋巴瘤,是很不好治而且很严重的那种,情况紧急,看能不能回去。头一次遇到这种事,体重不足90斤,一阵大风就能吹走的柔弱女子却出奇的淡定。这次出差关系到公司一个比较大的项目,也是证明自己的机会。治病有医生,自己现在回去起不了实质性作用。她有条不紊地打电话,要同学帮着妈妈跑一跑,请自己的老师帮着到医院去找找熟人。第三天办完事,易朵向头儿请假回家。父亲已瘦得不成人形,医生说告诉易朵没有更大的治疗价值,意思是建议她不要做那种人才两空的事情。倔强的姑娘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等死,她渴望奇迹。她向公司请了长假,专心守在病床前照顾父亲,父亲出虚汗,她整夜替他擦洗换衣服。但是对父亲的满腔爱终归战胜不了病魔,还不到两个月,父亲就在女儿的泪眼中走了。处理完后事,易朵擦干眼泪,上班去了。她要挣钱,因为还有妈妈要赡养。

  从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来讲,“麦兜族”他们不算好,但是他们很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他们不啃老,对家庭、对社会敢于担当,有责任心。徐亮亮和妻子都是“麦兜族”,两人在长沙工作好几年了,前年有了小孩。好在他们上班的时间刚好错开,可以腾出一人带孩子。小孩要大人陪着玩,常常闹得徐亮亮做不了饭,他就别出心裁地把儿子放在掀开盖子的洗衣机里玩玩具。和他的那帮同龄人相比,徐亮亮他们算是折腾自己,如果在老家,说不上锦衣玉食,倒也衣食无忧,小孩有老人带,一切都会非常平静而且有规律。但是夫妻俩不这么认为,如果在老家,确实不要受这么多罪,可老家那个小地方,永远不可能给小孩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一个受教育的好机会。自己既然已经是“麦兜族”,他们认了,但不能就此“麦二代”、“麦三代”下去。徐亮亮常讲“过错只是暂时的遗憾,错过才是永久的负罪”。不是说自己一定能够给小孩营造一个多么好的成长环境,但是在有拼劲的年龄努力了、尽了责任就不会感到愧疚。

    短评

  尊重并关注这些人

  《中国青年报》前一阵子曾做过一项调查,受访者中有28.6%的人认为自己就是“麦兜族”,53.4%的人认为自己具备“麦兜族”的一些特征,96.8%的人表示身边存在“麦兜族”。调查还显示,44.6%的人认为“麦兜族”主要是“80后”,65.7%的人认为他们“不等不靠不啃老,值得学习”,62.9%的人认为他们“虽然背负沉重的负担,但努力争取幸福”。

  由此可见,“麦兜族”是当今社会一种普遍现象,他们的行为方式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是积极的、主流的。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表示,在每个时代都会有很多靠自己奋斗的群体,“麦兜族”就是当今社会奋斗群体的代表,他们积极乐观的奋斗精神对社会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熊汉忠主任对“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年轻人靠自己奋斗更难了”的说法表示不认同。他说一个人的发展是长期的过程,“麦兜族”尽管开始起点比较低,步子比较慢,可能会面临一些挫折和压力,但这些困难会激发他们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进步。年轻人现在起步慢不要紧,只要有明确的目标、积极的心态,努力提升能力,今后完全可以超过别人。也就是说,对“麦兜族”的奋斗表示肯定和赞同,他们是值得我们尊重的群体。

  但是他们工作生活中的艰辛我们同样应该想象到。调查中44.1%的人认为他们“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大”,45.7%的人表示“社会应给他们减压,创造宽松的环境”。现实中,“麦兜族”为了工作生活“拼命三郎”式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一个民主开放健康的社会,每个人都应有在不同阶层垂直流动的机会,而不是在父辈和其他人脉的影子中定位终生。“麦兜族”的奋斗之路离不开公平的阳光照耀,大力推崇“麦兜族”奋斗精神的同时,社会更需要关注“麦兜族”的生存状态,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的竞技场,让“麦兜族”的成功为青年人甚至整个社会塑造楷模和榜样。(南方日报  刘建国 李洪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