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晋城好人”段旭茂:养子撑起特殊的家

2014年01月07日

    在山西省泽州县巴公镇郭家庄村,有这样一个特殊家庭:一家九口就有五个残疾人。为了照顾全家,长子段旭茂17岁起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给父母喂饭,给弟妹理发,任劳任怨,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五个残疾人。那份真情,让人们看到了亲情的可贵。可外人不知道的是,段旭茂只是这个家里的养子。也就是说,段旭茂40年如一日照顾的是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这个家,要是没有旭茂,早就垮了。”村民们都这样说。

    17岁辍学回家挑起生活的重担

    记者见到段旭茂时,他正在给两个智障弟弟理发。日出日落,忙里忙外,种了半辈子地,乍看上去,他很是普通,甚至有些苍老,57岁便已满头白发。但了解他的故事后,却让人感慨不已。

    说起段旭茂的家庭,还真有点复杂。父亲段福祥是一位军人,20岁时在解放太原战斗中负伤,导致双目失明,后来和患有先天性弱智痴呆症的宋满女结婚。婚后,段福祥在外抱养了一个男孩儿,这个男孩就是段旭茂。一个双目失明的父亲,一个智障的母亲,这日子实在没法过。段旭茂说,自己从小是姥姥看大的。后来,养父母又为他生下四个弟弟两个妹妹。不幸的是,他的二弟段戌林、四弟段生林和小妹段菊梅跟母亲一样,也患有智障,一家九口人就有五人生活不能自理。生活有多艰难,可想而知。

    “8岁时,我回到了家中,从那以后,我就成了父亲的眼睛。”段旭茂朴实的话语在我们面前交织出这样一幅画面:不论父亲去哪儿,都会扶着儿子的肩膀,看到路上有沟沟坎坎,儿子就会提醒父亲,沟有多宽多深,好让父亲能安全地过去。春天的时候,儿子会告诉父亲,花都开了,真好看。是吗?父亲狠狠地吸了下鼻子,我闻到了,花儿可真香啊。父亲有时也会问儿子,你听到小鸟的歌声了吗?儿子竖起耳朵,我听到了,它们唱得可真好听。父子俩,咯咯地笑起来。段旭茂说,那笑声是自己人生记忆中最温馨最美妙的乐曲。虽然自己是养子,但父亲给他的爱并不比弟弟妹妹少。

   “其实,姥姥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段旭茂告诉记者,几个弟妹儿时都是在姥姥家度过的。但岁月不饶人,姥姥年纪大了,渐渐地撑不起这个家了。农村的生活,要打谷子种麦子,瞎眼的父亲干不了,智障的母亲不会干,年迈的姥姥干不动,不种地,这个家吃啥喝啥?初中毕业后,当时只有17岁的段旭茂主动放弃了继续读书,回到家中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渐渐地从父亲的“眼睛”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在那个挣工分的年代,17岁的段旭茂吃了不少苦。每天起早贪黑去村里的林业队干活,完了还得照顾一家老小。段旭茂回忆,那个年月,村里还没通自来水,人们吃水都得到挑着水桶去担,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和大妹妹一起挑水,冬天里,井边里三层外三层地结了厚厚的冰,“提起水以后,她得抓住辘轳把,我去拽,一不小心,就可能滑进去,那时候,日子真难啊……”段旭茂揉揉眼睛说。

    再苦再难,段旭茂都无怨无悔地扛着,照顾着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弟妹——尽管17岁的他早已从邻居口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旭茂啊,比那亲儿子还孝顺”

   “恨吗?”

   “没。”

   “想回家吗?”

   “这里就是我的家!”

    ——当谈起亲生父母以及家庭问题时,段旭茂这样回答。简简单单的七个字,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农家汉子的担当。

    1980年,25岁的段旭茂娶上了媳妇,媳妇名叫秦安瓶。秦安瓶说,当时看上他就是因为“感觉他特别踏实,就想跟他一心一意照顾这个家。”秦安瓶告诉记者,公公虽然看不见,但是眼盲心不盲,什么事都知道,给他端饭时,他经常说:“姑娘,跟上旭茂委屈你了。”

   “日子虽然辛苦,但是心里甜呀。”秦安瓶说。

    婚后,段旭茂夫妇俩养育了两个女儿。这个特殊的家庭成了十几口人的大家庭,生活重担依然压在段旭茂身上。后来,在他的张罗下,大弟段旭延和三弟段茂林还有两个妹妹相继成了家。为了不给大弟和三弟增加负担,段旭茂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父母和两个智障弟弟的重任。父母身患残疾,又上了年纪,段旭茂端茶倒水,喂吃喂喝,把两位老人照顾得非常好。村里人都说,“旭茂啊,比咱那亲儿子还孝顺”。

    因为智障,两个弟弟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人照顾。段旭茂回忆说,有一次,小弟段生林跟着邻居的孩子去邻村玩耍,傍晚时分,邻居孩子回家了,可是小弟却没了消息,“当时可把我给吓坏了,我家生林是智障,不讲话也不理人,遇到生人更不会说话,也不懂得回家。要是没人给他吃的,他饿病了怎么办?我到处寻找也没找到,还在派出所报了案,后来就在各村贴寻人启事,一直到第九天才找到人……”

    段旭茂一边说话,一边拿起水果刀,削好了两个苹果分别递给在一旁坐着的两个弟弟。一递,一接。哥哥一双手上,捧着的是满满的爱心,弟弟一双手上,接到的是兄长的呵护。两个智障弟弟,一个47岁,一个40岁,听到哥哥叫自己的名字,脸上露出憨憨的笑容。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两个弟弟的衣着竟然比哥哥还干净,以至于刚进门的时候我们竟然把他们当成了段旭茂的邻居。可想,段旭茂将两个智障弟弟照顾得有多好!

   “人得有良心,我咋能扔了弟弟不管”

    2005年,父亲患脑梗去世。临终前,父亲拉着段旭茂的手说:“儿啊,这一辈子苦了你了,以后他们还得拖累你呀。”段旭茂知道,父亲不仅心疼自己,还放不下母亲和两个智障弟弟。握住父亲的手,段旭茂坚定地说:“爸,您放心,有我在,就不会少妈和弟弟一口饭吃。”

    尽管生活十分艰辛,但段旭茂从没有亏待母亲和两个憨弟弟。妻子秦安瓶生下女儿段小燕后,就得了肺结核,20多年来,这个家里里外外都是段旭茂一手操持。有时母亲胃口不好,段旭茂就在做饭之余给她开“小灶”;二弟段戌林的胡子长得特别快,段旭茂就每天给二弟刮胡子;小弟段生林曾走失过,段旭茂就把他看得紧紧的,自己有事外出时,隔一会就要给妻子打电话询问小弟的情况;每隔一段时间,段旭茂还亲自动手给两个弟弟理发……今年正月,母亲宋满女去世了。“父母不在了,我更得好好照顾他们。”段旭茂说。

    乡亲们有时对他的这种做法不理解,有人说你可以把两个憨弟弟送到福利院,反正又不是亲弟弟;也有人说,是自己闺女重要还是两个憨弟弟重要,他俩你管碗饭吃就行了,干吗操那么多心?段旭茂听到这些话,总是很生气,他“固执”地说:“人得有良心,我咋能扔了弟弟不管。”段旭茂说,从自己懂事那天起,他就认定了这个家,认定了父母弟妹,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他都心甘情愿。更何况,“姥姥抚养我那么大,舅舅帮助过我那么多次,凭良心说,我就得照顾好这一家子,照顾弟妹,就是我的责任!”

    在段旭茂的教育和影响下,两个女儿也有一颗孝老爱亲的心。看着日渐消瘦的父亲,女儿段小燕经常说:“爸,你这辈子真不容易,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你和妈,还要像你一样,好好照顾叔叔们。”

    不仅是家里的顶梁柱更是村里的热心人

    段旭茂不仅用心照顾妻儿老小,村里人遇到难事,他也总是热心帮忙。

    从1985年至今,段旭茂一直都在村里担任党支部副书记。“这么多年来,段旭茂一直管着村里广播站,一有什么事情,他就及时通过广播通知村民们,从来没耽误过事。按说不大不小也是个副支书,可他却从来没有提过任何特殊的要求,”郭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魏水吨说,段旭茂不仅在家里孝敬父母,爱护弟妹,在村里更是有名的热心人。

   “这么多年了,我们时常能看到他在帮助村里的乡亲。哪家干活劳力不够了,他就带上工具去干;哪家要盖新房子,他就主动去帮;邻居有矛盾纠纷了,他主动去化解;谁家办红白喜事,都有他的身影。村民魏双太告诉记者,2012年4月自己儿子结婚时,段旭茂找乐队、请厨师、端盘子、压饸饹……“弄到最后,婚礼主持人差点把他当成男方家长”。

    说起段旭茂,他干的好事啊,真有一箩筐。

    《孝经》有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段旭茂用自己的言行完美地诠释了这样一句话,而他自己在付出的同时,不仅收获到了沉甸甸的荣誉,还有家人的幸福和属于自己的快乐。(来源:山西省晋城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