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新疆库车县:跨越民族的爱情童话

2013年11月19日

    这是一个美丽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一位维吾尔族青年奔赴千里之外的大城市去寻找梦想,遇上了一位善良而美丽的汉族姑娘,两颗炙热的心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然后这位汉族姑娘随青年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新疆库车县,共同演绎了23年的爱情童话。

    近日,记者见到刘建芳,她穿着漂亮的维吾尔族服装、说一口流利的维语,要不是她开口说话时带着那浓浓的东北口音,真看不出来她是一位汉族人。她已经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用刘建芳自己的话说就是“既然嫁到这边,就要入乡随俗”。

    23年前,刘建芳与丈夫卡哈尔热曼在吉林省长春市相遇、相识,当时卡哈尔热曼受伤了,在宾馆工作的刘建芳就把他送到医院看病,并且细心照顾他直到康复。这段时间两人互生情愫,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结为了伴侣。虽然家人担心他们的婚姻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通而极力反对,但19岁的刘建芳还是坚定地随卡哈尔热曼一起来到了新疆库车县阿克吾斯塘乡波斯塘二村。

    那时候条件特别艰苦,没有电,就点煤油灯;到处都是土,根本穿不了干净的衣服,这和她想象中的景象完全不一样。在家娇生惯养的她从未吃过苦,当时她心里也曾徘徊过、犹豫过,虽然自己的父母多次让她回去,但看到卡哈尔热曼和父母对她知冷知热、呵护有加,感受到维吾尔乡亲们热情,她还是坚持留了下来,做了维吾尔族人家的媳妇。

    婚后,刘建芳开始向丈夫学习维吾尔族语言,没事就念念有词。虽然她说的维语带着浓浓的东北味儿,但在丈夫卡哈尔热曼耳朵里,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婆婆得了子宫癌,家里活干不了,刘建芳把从家里带来的1800块钱拿给婆婆看病,悉心照顾婆婆,并承担起了做家务、照顾一家人的责任。那段时间,她学会了和面、烤馕、做拉条子,也克服了语言障碍,学会了维语。

    两年后,刘建芳和卡哈尔热曼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婆婆为自己的孙子儿子起名叫“吐尔洪”,是“留下”的意思。

    为了谋生,夫妻俩借了点钱,带着儿子到辽宁锦州市做烤羊肉串的生意,正赶上2003年非典时期,生意惨淡。回忆起那段时间,刘建芳的眼里闪动着泪花。刘建芳说,是一位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帮助了他们,这位工作人员为他们在夜市里找了一个铺位,夫妻俩经营起了大排档,卖烤肉,附带各种烟酒、饮料等。生意慢慢有了起色,经过几年的打拼,他们用挣来的钱在村里盖了几间房,买了翻斗车拉起了砂石料,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阿依努尔是刘建芳的维吾尔族名字,说起阿依努尔村里人人尽皆知、家喻户晓,而说起刘建芳这个名字却鲜有人知。

    村里的维吾尔族乡亲们说,阿依努尔(刘建芳)与卡哈尔热曼结婚以来一直都厚待长辈、关心丈夫、疼爱子女,尽心尽力的照顾这个家,努力适应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认真学习维语,从刚开始一句都听不懂到现在可以说一口流利的维语,乡邻赞扬她为人大方热情、乐于助人,利用会汉语的条件,经常帮助村里不懂汉语的群众解答一些药品说明、肥料简介等问题。还照顾生病三年多、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村里的妇女都非常佩服这位远道而来的媳妇。

    说起最开心的事,刘建芳说,“最开心的事,那就要算儿子结婚的时候了”。儿子学过医,曾在村子里当村医,因为儿子看病看得好,好多村民都到他那儿去看病。儿子结婚的时候,刘建芳一高兴,心脏病复发了,只能躺在家里休息,心里非常着急儿子的婚事怎么办,没想到邻居们知道后都来帮忙。做饭的做饭、倒茶的倒茶、涮碗的涮碗,就连接送新娘子、回门等,全是邻居、村民们帮忙。全村的人都来送上祝福,那是村里从没有过的“隆重”婚礼。那是她最开心、最幸福、最感动的时刻。

    今年已满43岁的刘建芳和卡哈尔热曼生有一儿一女,儿子今年已经结婚成家;小女儿三岁,机灵、可爱;生活其乐融融。刘建芳还多次被评为乡级、县级、地区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民族团结先进家庭”。(来源:天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