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
2012年11月12日
电影、电视剧乃至小说中“相亲”的桥段很多,但主角无一例外都是一男一女相会。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罢,富家的千金、穷人的丫头,相亲前有个套路是少不了的,就是要有一个对“基本情况”的熟知过程。
旧时有媒婆两头抬高对方的硬件,如长相、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等,现代则是“婚恋中介”的“自我拔高”,男女双方介绍自己一般都往标准上限靠拢。看火候差不多了,旧时媒婆便做一个试探性总结:“要不,你们见一面试试?”现代男女则共同倡议:“要不,我们见一面?”因此,相亲虽然是人类情感中最复杂、最难表达和解释的一种做法,但它的隐蔽性似乎一直未改变。
“相亲”其实是一次认识别人的机会。现实生活中,时间并不会因为我们拥有那一颗真诚寻求真爱的心而停滞不前。无论男女到了一定年龄,即使自己整天抱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乐观心态过日子,身边也有数不清的亲朋好友为你的终身大事着急,天天“押”着你去相亲。我的朋友小白也是光棍,他有过两次相亲经验,女方的妈妈不仅全程参与和监督,而且始终牢牢掌控主动权。结果,两次相亲都被女方的妈妈给否决了。于是,他开始怀疑相亲这档事,觉得现代相亲就是“集体”相亲。
其实,小白遭遇的“集体”还是人数少的。有许多网友惊叹,他们往往遇到女方一家人“相”一个人的“奇特”景观,是名副其实的“集体”相亲,那尴尬就别提了。女方家人每人挑一点刺,就足以让男方“一无是处”了。
当然,我不反对小白遇到的这种“集体”相亲。追求真爱要主动,不必在乎形式。而且再讲诚信的人,因急于早日摆脱形单影只和家人的高压催婚的窘境,也会往个人资料上涂脂抹粉。而父母参与“相亲”,恰恰能帮助相亲男女去伪存真,特别是女方,更应慎重,父母若能从侧面帮助女儿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对方的“软件”信息,比如修养、素质、人品等,然后通过综合评判和考量,给女儿提出参考意见,帮助女儿坚定是否进一步发展关系的决心,这样做自然比男女双方的闪爱、闪婚保险。不过,由“准丈母娘”主导的相亲,不能视男方的房子、车子、票子等为第一条件,否则会棒杀了许多有心相爱的鸳鸯……
所以,“集体”相亲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千万不要以地位或物质为唯一条件,否则很难让儿女终身幸福。(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赵柒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