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杨花飞满天
2013年06月04日
立夏一过,风渐渐热起来,那柳絮杨花也开始满天飞扬。
果然,季候上的事情,向来是不会有错的。这不,台历才又翻转几页,先是性急的三朵五朵,接着是七朵九朵,然后是更多。她们也许只是借了蜜蜂路过阳光时翅膀舞起的诗意,便轻轻巧巧离了树,和浓浓的丁香花的味道手拉着手,悠悠晃晃,飘飘然然,就出了树林,出了公园;满大街自由自在的时候,不仅藐视路人的挥之不去,更要调皮一下,趁人们吸气的功夫,毛茸茸钻入他们的鼻子里。那些人毫无防备,鼻子一痒,冷不丁,爆出个吓煞左右的喷嚏。刚才还闲适无度的柳絮杨花呢,早已被喷嚏喷的不知去向。当然打喷嚏的人也不生气,他们边走边揉着鼻子自言自语:哦,这家伙!
柳絮杨花最盛的时候,没风还好,一团团离了枝丫,轻飘飘落到地上,聚拢在一起,平平整整,望过去,像外婆手上絮着的棉花。可一旦有风,哪怕只是气若游丝的一缕,那满地的纤细轻灵,又不管不顾地趁风扬起。于是,便有了唐人“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的好诗句。
当然也有人苦恼于毫无自律性的这些飞行物,甚至还探讨过要把全城的杨树柳树都砍掉,让柳絮杨花绝迹,以免骑车的、开车的、或者步行的人们因为招架柳絮杨花的突然袭击而发生意外。可是,如果真的没有了杨树和柳树,甚至没有了杨花和柳絮,那北方,还算是北方吗?
很多年前,看着村子里房前屋后像鹅毛般滚来滚去的柳絮杨花,我幼稚地跟母亲说,那么白,那么干净,也是一团一团的,干脆捡回来当棉花用吧,省了棉花票,也省了钱,多好。可母亲说,傻瓜,棉花是绵的,暄的,暖的;柳絮呢,只是帮助种籽飞行的工具,不信你去捏一团儿试试看。
我真的跑到外面的墙角,攥一把,果然很糙,不仅扎手,更缺乏棉花的暄暖。而仔细查看其中那些小小的种籽,尖尖的,硬硬的,我忽然想到,它们要用多大的力气,要接受多少阳光雨露,才能长成一棵又一棵令我羡慕的参天大树。而成年后的我同样懂得,父母又是付出了多少心血,才把曾经像柳絮杨花一样随心所欲又调皮捣蛋的我们,养育成人。
还记得小时候在村子里追着柳絮杨花跑,脚下被石头绊到,一个马趴,便跌破两个手掌,流血不说,还疼的又龇牙又咧嘴。路过的老奶奶看见了告诉我说,赶紧回家,把这东西烧成灰摁上,止血。大了从书上看到,原来柳絮有清热解毒、祛风止血的功效,是《中华本草》里的一味。
我总喜欢在初夏一个无人的正午,独自静静地坐在杨柳深处的木条椅上,看柳絮杨花如雾似雪,绵绵邈邈,诗意翻涌,或缓缓落下卧于脚边,或轻轻飞过浮于湖面,也或者,飘然而去,不知其踪。
久居闹市,难得这样的好去处,没有嘈杂,没有纷争,甚至没有一只鸟儿或者一只蝴蝶,来搅扰这只有柳絮杨花飞满天的安静。
什么也不要去想,就守住这静,享受一方怡然吧。(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作者:高雁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