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被誉为“东方美神”的安岳媚态观音

2012年06月25日

    古希腊美神维纳斯石像埋没千百年,重见天日时即遭毁损,其“残缺美”,愈令世人倾倒。中华古典美神石刻造像至今仍寂守深窟,识者寥寥。她,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英籍著名女作家韩素音一见倾心的四川安岳毗卢洞紫竹观音石刻造像。

    这尊罕见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高3米,半镂雕悬坐在毗卢洞内一突出岩石峭壁上,背倚浮雕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华丽宝冠,上身着披肩短袖薄裟,袒胸露臂,璎珞垂曲,翠环网轻坠胸腹,下身裙薄非常,褶痕流动。她以侧身跷足的姿势潇洒悬坐离地3米的莲台,左手下撑,右足下跷,纤纤裸足分别踏于蒲叶座和莲花蕊,凤眼下视,柔和亲昵之气溢于面目,人的美、神的仪和谐统一于一身,难怪被誉为“美神”。

    笔者乍见这尊媚态观音造像,立即为其锐意创新的造像设计和高超雕技深深倾倒。她悬坐着的身体并非全是浮雕,手臂、五指、荷叶和细小巾带镂空精雕,美学、力学的结合运用简直无懈可击。最令人叫绝的是,她袒胸跷足的潇洒模样,大胆突破了观音造像一贯正襟危坐的庄严宗教仪轨,跳出外来佛、菩萨的犍陀罗式造像窠臼,不仅集东方性美于一身,而且散发出浓浓的四川地方风情,俨然一个妙龄美貌、爽朗明快的麻辣川妹子,生命的创意审美在此闪耀着率性本真的自然美的火花!

    紫竹观音刻造于公元930年,正是安岳石刻上承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时期,其间独立创造出种种特色鲜明的生动艺术形式,造像实例屡见改革突破宗教陈规程式之举,“媚态观音”恰禀风气之先;但从朝代看,雍容丰腴、开放自然的大唐气象在石刻艺术中已渐渐褪去,宋理学肇兴的时代环境使石刻造像风格趋向内敛,或多或少还有点矫情,转求其雕工之精、布局之巧、装饰之丽,“风流观音”在今人看来的“性感”可谓抗流而上的何其透明的美,生命风流的文化神髓使幽寒的毗卢洞耀眼生春,足以与冲破樊篱、直指人心的魏晋风流相颉颃,令人激赏!(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那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