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中国早期禅法发展史

2011年07月19日

    东汉桓、灵之世,安清、支谶相继来华,佛经传译逐渐兴盛。至汉献帝时,计有中外译师十 人,分为两个系统:一是安息系统,二是月支系统。安息系统译师有安世高、安玄、严佛调,是小乘学派,译传小乘典籍,而以禅法为主。其中以安世高为最著,所译大小《十二门》、《修行道地》、《明度五十校计》、《佛印三昧》均为禅经,尤以《安般守意经》为中土最初盛传之禅法,是说调息安心之“数息观”。月支系统译师以支娄迦谶最为卓著,所译《般舟三昧》、《首楞严》二经,是大乘禅法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种。于汉晋间,前者有两译, 后者凡七译。支曜出《成具光明定意经》,亦是大乘禅藉,有二译。“般舟”意为“佛现前 ”,宣称得此三昧,十方诸佛悉立于面前,此为《般舟三昧经》所说之义。《首楞严经》说 入此勇健定,能统摄一切佛法,具有不可思议之神秘力量。
    禅法传至三国,仍为两支。安息系统世高之学,传于弟子韩林、皮业、陈惠,而再传于康僧会。惠、会二人合注《安般守意》,弘传小乘禅法,月支系统大乘禅法,由支谶传支亮,再传于支谦。支谦为三国著名译师,号曰“智囊”,改定《首楞严经》,又译《慧印三昧经》 ,宣扬修持慧印禅定,能得无上智慧,诸罪皆除,来世成佛。
    两晋时期,禅经之译传,续出不绝。两晋时 罽罽宾文士竺候征若,携《修行道地经》至敦粕,遇支月沙门竺法护,共与演之,出译此经。竺法护又译《勇伏定经》、《身观经》、《法观经》等禅籍,通行于世,使修习禅法僧人日渐增多。西晋康法朗弟子令韶,特善禅教,每入定竟数日不起。僧光游想岩穴,志得禅慧。东晋初南渡僧人竺僧显、竺昙猷、支昙兰等人,皆以精于禅法著称。蜀地有广汉阎兴地贤护,以禅定为业。蜀郡石室山法绪,常处石室,且禅且诵。江南禅法之流行,于此可见。
    东晋时中国北方有五族十六国先后继起,其中北凉禅法在晋末最盛,而禅经之译传则以后秦 为多。后秦鸠摩罗什译有《坐禅三昧经》、《禅秘要经》、《禅法要解》、《思惟要略法》、《菩萨呵色欲法》,对当时禅法起很大作用。其影响所至,波及江南。但是随着佛教深入发展 ,一些禅僧渐感昔时禅法不够系统,又无人专事传授,因而希望有新禅法传入。僧睿曾从罗什习受禅法,感到“此土先出《修行》、《大小十二门》、《大小安般》,虽是其事,既不根悉,又无受法,学者之戒(指制约),盖阙如也”(《关中出禅经序》,载《出三藏记集》 卷九)。庐山慧远亦因江东阙禅法,使弟子西行求之。虽得罗什所译《禅要》,尚不满足。 是时,西行求法之人群起,此中智严自凉州西到罽罽宾,从佛大先谘受禅法。佛大先其人,乃西域之后,禅训之宗。其高足弟子佛陀跋陀罗,以禅律驰名当时,遂被智严邀往长安,大弘禅业。因事被摈南下,入庐山应慧远之请译出《达磨多罗禅经》。是为罽罽宾禅籍传入中国之始。此经重在宣说不净观,兼说数息观。慧远禀受此禅,知名当世。其弟子法安等人在新阳讲说众经,兼学禅业,昙邕与弟子昙果在庐山营立茅茨,澄思禅门。自此罽罽宾之禅流布江左,泽被后世。
    东晋以后,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朝禅法,包括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到陈后主祯明二年(58 8),在南方宋、齐、梁、陈四代之禅法。北朝禅法,包括从北魏明元帝泰常五年(420)到北周静帝大定元年(581),在北方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诸代之禅法。宋齐时代之禅 法,以宋初为盛。当时以宋都建业为基地所传之禅法,属罽宾之禅。此禅法译籍日多,践行者日众。佛陀跋陀罗弟子慧观、宝云均一代名僧,共住道场寺。观作《不净观经序》,云译《观无量寿经》,均弘定业。 罽宾昙摩蜜多特深禅法,自凉州经蜀至江陵,于长沙建立禅阁,元嘉元年(424)到建业,译出《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观寿虚空藏菩萨经》、《五门禅要用经》、《观无量佛经》、《禅秘要经》(后二本阙佚)。并大行禅业,学者远集,号曰大禅师,亦称连眉禅师。僧审从受禅法,曲尽深奥,审传慧嵩,沮渠京声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之从弟,曾在于阗从 罽宾佛大先受禅,北凉亡,于宋初奔建业,译出《观弥勒上生经》、《治禅病秘要经》。 罽宾求那跋摩由师子国到广州,入建业讲《法华》、《十地》、善于禅法,入禅常累日不起。罽宾佛驮什,于景平元年(423)至建业,译出《五分律》,兼达禅要,未及弘阐而去。 罽宾系禅法还有凉州玄高传之。玄高幼在长安从罽宾佛陀跋陀罗习禅,妙通禅法。为陇西著名禅师,而后游化于北魏,“出入尽于数随,往返穷乎还净”,其禅力之深,人莫能及。太平真君五年(444)为魏主所杀。其上座弟子玄畅逃往建业,以其明经通禅,且善占卜,无不验,故能耸动帝王达官,名显于世。寂于齐武帝永明二年(484)。玄畅门入法期,十住观行,所得有九,唯“师子奋迅三昧”未尽。玄高又一弟子玄绍,究练诸禅,神力自在。刘宋初期及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前后,罽宾禅法行于南北,多有著名禅师传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