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 洗艾传孝道歌舞闹端阳
2013年06月09日
6月7日,伴随着高3.92米、重3吨的屈原铜像在秭归县归州镇归州文化园揭幕,为期三天的2013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拉开帷幕。包粽子、抹雄黄酒、稻场娱乐等精彩纷呈的民俗和民间文艺活动展演也陆续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归州镇展开。
当天上午,在归州文化园屈原铜像前,屈金星等近百名屈氏后裔代表诵读了长篇诗歌《屈原颂》片段,以诗祭屈原。
“诗祭屈原”形式是首次出现在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上,500多行长诗《屈原颂》作者是屈氏后裔、中国产业报协会新闻中心总策划屈金星。屈金星说,为了创作该诗,他去年沿着当年屈原流放的路线采风月余,创作历时几个月,先后十几次易稿。他作为一名屈原后人,传承端午文化、弘扬屈原精神责无旁贷,而能在屈原故里朗诵该诗,更显意义非凡。
包粽子、蒸粑粑、喝雄黄酒、扎香包……秭归端午民俗历史悠久,原汁原味,而在端午节为老人用艾水泡脚,则是屈原故里孝敬老人的一种形式。当天,归州镇屈子街举行了包粽子、蒸粑粑、煮鸡蛋、做香囊,艾叶洗脚、抹雄黄酒、纳布鞋的民俗表演。80名当地居民原汁原味地展现屈乡端午习俗,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住在屈子街的65岁的老太杜云珍表演了包粽子绝技,两片棕叶包上白色的糯米,在她灵巧的双手中变成了一个个棱角分明的棕子。10分钟内,她一口气包了近20个棕子,引来阵阵喝彩声。现场还有20名儿童洗起了艾蒿澡,另外,几十名老人端坐在飘着艾香水的盆前,儿子或媳妇蹲在老人面前,一边撩水,一边为老人轻轻按摩。体现了屈乡浓郁的端午气息。68岁的吴应前老人介绍,艾蒿有消毒和防蚊虫盯咬的作用,每到端午节,当地人都会上山采集艾蒿草泡水洗澡或挂在门前防蚊虫。
晚上,秭归县各乡镇的民间文艺队来到归州文化园,以端午节为主题表演了精彩的花鼓戏、玩狮子、跳蚌壳舞、薅草锣鼓、说四句儿等节目……这是为缅怀屈原而进行的“闹夜”。
夜色中,浓浓的文化味和着艾叶香,在屈原故里飘荡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