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而罗波庙所在的罗波潭是史书上著名的古骆越水的源头,也是珠江流域重要的文化源头。潭边的罗波庙是古骆越始祖王的祭祀庙,是古骆越人的祖庙。罗波庙所供奉的“罗波”也叫“蒲王“,在壮语中的意思是“祖母王”或“阿婆王”,她是骆越民族的人文始祖,后来南汉皇帝把“罗波”封为“龙母夫人”,所以骆越后裔多称之为“龙母”。

    “龙母文化源头就在罗波庙,大明山地区的骆越水流域是珠江龙母文化的发祥地。”谢寿球告诉记者,罗波庙同时是珠江流域龙母庙的祖庙,是珠江流域和东南亚最有影响的民间信仰,珠江流域的两河交汇处多建有龙母庙,龙母姓“蒲”的传说就源于“罗波”,珠江流域的城镇多有“波”或“蒲”字的龙母文化基因,如古大明山地区叫“临浦”,古邕宁县城叫“蒲庙”,古横县叫“宁浦”,古贵港叫“布山”,古丝绸之路始发港叫“合浦”等等。

    【保护】

    骆越始祖王祭将申报国家非遗

    如此难得的龙母历史文化渊源,该怎么保护呢?

    “过去的祭祀都是各家各户的事,很多后辈人对这段文化知之甚少。”对此,中央民族大学前副校长,著名的骆越文化研究者梁庭望老先生称,为了保护这段文化,去年开始举行了大规模的公祭活动。据梁老介绍,三月三的始祖王祭祀活动的主要仪式有:抬“罗波”神像巡游,祭“罗波”,千家宴、演戏、抢花炮、赛山歌等,人们先娱神后娱人,这就是壮族三月三歌圩的来历。骆越始祖王祭以及其所形成的歌圩活动,是壮族等骆越后裔民族文化的根,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去年,武鸣县将壮乡三月三歌圩更名为中国壮乡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后,骆越始祖王祭被列入“一圩一节”的重要内容,罗波祖庙也成为骆越后裔各民族祭祖朝圣的中心,每年游客达10多万人,仅去年三月三的祭祀大典一天,参加祭祀和进香的人数就达3万多人。

    此外,在保护文化的措施方面,目前武鸣县已将罗波庙和罗波潭景区作为骆越朝圣中心和文化旅游景区来规划和建设,各项设施正在逐步完善。骆越始祖王的大型雕像也正在设计之中,骆越始祖王祭和三月三歌圩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链接】

    骆越族群

    3000多年前,一群以鸟为图腾种植水稻的族群,以大明山为中心区域,沿着武鸣河、右江、郁江分别向北、向南、向东发展生息,而其后裔形成了今天的壮族、布依族、侗族、傣族、黎族、水族、毛南族、仫佬族等。为了纪念不断开疆拓土的伟大始祖,每到骆越祖母王诞辰的农历三月三,各地骆越子孙都举行祖祭活动。(当代生活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