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手杖春秋:古代老人年龄、身份的象征 

2015年03月03日

        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走路时手里拄着拐杖,手杖已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伴友。在我国,拄杖习俗历史悠久,已流行几千年。

    古代,手杖是老人的年龄、身份的象征。《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乡,八十杖于朝。”意思是说,五十岁以后的老人在家中行走可以用手杖,六十岁以上在本乡拄杖助行,七十岁以上在本郡国拄杖,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在朝见君主时,可以拄杖助行。很显然,在重视礼仪的时代,手杖不仅仅是助老的工具,也是老人年龄与身份等级的标志。《礼记》一书记载了周代的敬老礼仪,给老人赐几杖,就是那个时代重要的敬老尊老措施之一。

    至迟在战国时代已出现赐几杖之风。《吕氏春秋·仲秋纪》载:“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每年八月为授几杖之月。《礼记·曲礼》载:“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孔颖达疏:“杖可以策身,几可以扶巳,俱是养尊者之物。”汉代以前,没有椅子,仅有矮小的桌子,称“几”。老人居则凭几,行则携杖,人们相聚,席地而坐。与老人议事,应当在座侧设几和手杖,以示尊老、敬老。那时,士大夫满七十岁向国君告老致仕时,若得到批准,国君一定要赐给他几和手杖,这是礼仪,也是时尚风俗。

    据《史记》等史料可知,汉武帝之后,随着儒术独尊,到了东汉尊老、赐几杖已经成为汉代的重要制度,不仅是优待退休官吏而且发展到赐给所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据《后汉书·章帝纪》载:章和元年(87年)秋天,汉章帝下诏赐予天下老人几杖和糜粥,以示对老人的关怀和尊敬。汉代这个制度为历代皇帝所传承。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十六年(492)下诏,赐予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老人以鸠杖。《册府元龟·帝王部·养志》载:唐太宗李世民巡视洛阳时,曾赐给名医甄权几杖。那时,帝王赐老人几杖屡见不鲜,多不胜举。

    而授鸠杖的始作俑者为汉高祖刘邦。《风俗通》载:楚汉两军决战于荥阳时,汉王兵溃,逃入丛林中,时有鸠鸟鸣于上,楚军不疑,刘邦方得逃脱。及刘邦即位,追忆往事,作鸠杖赐予七十以上老人。之后,形成制度,为各代君主所传承,重点是授给德高望重、年尊的退休高级官吏。如东汉安帝时,八十八岁的左中郎将李充,为官一身正气,不媚上、不畏权,在敬老仪式中担任三老。汉安帝特给几杖,以示尊老。

    汉代退休官吏的手杖是九尺长的玉制品,顶端刻鸠鸟的形象做装饰,称鸠杖或玉杖。持有玉杖的老人,享有社会优待,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侮辱或殴打老人者,将被处以大逆不道罪。1959年出土的武威汉简《王杖诏书令简》载:西汉成帝河平元年(前28),殴击王杖主被下令弃市。1981年出土的汉简又说:成帝元延三年(前10)汝南郡王安世等皆坐殴辱王杖主又下令弃市。从这些竹简中,可以看出,授几杖,是汉代尊老敬老的重要措施之一。

    赐几杖的风俗到了魏晋时代依然盛行。值得大写一笔的是开元二年(714)九月,唐玄宗李隆基在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大宴京城父老,并举行最为隆重的赐几杖仪式。据《新唐书·玄宗本纪》载:唐玄宗下令给京城年龄九十岁以上者赐几杖,八十岁以上者赐鸠杖,与此同时下诏各州县长官,要在适宜之时设酒食款待辖地老人,参照京城标准赐给他们几杖和鸠杖。对于年迈的老年妇女,诏令要求地方官吏把赐的几杖和鸠杖送到她们家中。这次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全国给八十岁以上老人赐杖仪式,不仅是盛唐的创新之举,也是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仪式最为隆重的赐杖礼仪。

    唐之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民间桌椅的广泛普及,席地而坐的习俗为之一变。尽管,尊老之风依然传承,手杖仍为老年人生活的必备物,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依附在它身上的礼仪外衣被历史烟尘淹没了千百年。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清末民国初年,手杖却时来运转,鸿运高照,它被蒙上了高雅的面纱,并冠以“文明棍儿”的美誉,堂而皇之地进入公众视野。从海外留学归来的青年学子,头戴礼帽,西装革履,手持文明棍,迈着八字街头漫步,文质彬彬,举止潇洒。行政长官、学校老师、地方绅士也追逐时尚,戴礼帽,身着马褂,手拄文明棍,风光无限。在城市、机关、学校、社会团体,文明棍风行一时,成了香饽饽。建国后,文明棍又成了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标志之一,被历次的政治运动横扫,红极一时的手杖变黑了,文明棍也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老年生活用具中,手杖随世道变易,时而高贵、尊严,时而文明、时尚,时而失落、低俗,尽管如此,但可以断言,今后无论世道如何变易,老人与手杖的朝夕相伴是不会变的。

        万物有情,手杖有红黑,追忆它,既能纵观历史沧桑,也可横察社会民俗的变迁。(韩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