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癸巳年“开笔礼”活动在当地文庙举行
2013年09月08日
“众蒙生,入殿!”浑厚的嗓音从福州文庙正殿传出,18位身穿浅色汉服长衫的孩童整齐列队,行至正殿外站成一排,小脸上透露出兴奋和好奇。
“襟带端正,晓义明礼,启蒙除昧,仪表正堂。众蒙生,正衣冠。行启智礼!”孩童们低头略整衣冠襟带,而后面向至圣先师孔子,虔诚地握拳行礼。
昨日(9月7日),由福州市博物馆、福建汉服天下协会主办的癸巳年“开笔礼”在福州文庙举行。该开笔礼循古礼进行,分正衣冠、行启智礼、敲启智钟、朱砂开蒙、行开笔礼、敬谢至圣先师行三拜礼等环节,18位小学一年级新生在正衣冠、盥洗礼、朱砂开蒙等仪式后,拿起毛笔,在属于自己的“开笔礼”纪念页上,端正地写下一个“人”字。
正殿外,孩童们向孔夫子行启智礼后,须在殿门前盥洗双手,方能进殿。
“蒙生邱府公子俊心,入殿!”
来自钱塘小学的邱俊心小心翼翼地盥洗双手,走进正殿。
毛笔沾上少许朱砂,在他的额上轻轻一点,即为“朱砂开蒙”。大红的朱砂痣点在孩童们的额头中间,象征他们从此眼明心明,读书上进。
随后,在一张长案几旁,邱俊心拿起毛笔,蘸了墨,一撇一捺,认真地写下“人”字,这就是“开笔礼”。孩童们正式拿起笔,写下人生中第一个字——“人”,寓意着希望他们在启蒙阶段就学会做人,尊师重教、孝顺父母。中国传统中,“开笔礼”意味着他们不再是蒙昧的孩童,而成为一位学子。
捧着“开笔作”,孩童们十分开心。邱俊心一手拿着笔,一手将他写的“人”字环抱胸前,和小伙伴们互相看着彼此写的字,很是兴奋。
同样难掩兴奋的还有观礼的家长:“我们希望给孩子更多接触国学的机会,从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甚至有外地的家长带孩子前来,厦门民立小学的叶一赫随母亲远道而来,他的母亲说:“我的孩子开始求学,具有特别的意义,我们希望通过‘开笔礼’纪念这一刻。”
来自澳洲的5岁小朋友林子君此次是随父母回祖籍地福州的。子君的妈妈告诉记者,在如此古朴的文庙内,给孩子来一次传统文化教育,非常有意义。
文庙内,钟鸣依稀,焚香缭绕,“开笔礼”似乎又让时光回到了春秋时期,古色古香的书塾,长案上摆着笔墨纸砚,孩童们聆听着孔老夫子的教诲,摇头晃脑诵读诗史。
据福建汉服天下负责人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在中国的传统礼仪中,人们会选择吉日为年届学龄的孩子举办“开笔礼”,以纪念开始求学这一特别的时刻。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仪式,提醒孩子,告别蒙昧,开始学生的生涯。(来源:福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