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壮族“三月三”歌节

2012年04月27日

    美丽富饶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尤其是农历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彩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因此称为“歌圩”或“歌节”。 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定为壮族统一的歌节。

    壮族歌圩之俗源远流长,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文字记载始见于南朝,后历代均有史书述事,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青年聚会的歌圩。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到了清代和民国时期,有关歌圩的图书记录更为翔实,歌圩的内容和形式与现代差不多,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歌圩普遍流行于壮族地区,有大有小,各地不一,其中尤以红水河、左右江流域各壮族聚居地最为常见。百色、田东、田阳、平果、凌云、德保、靖西(咱老家)、天等、崇左、宁明、龙州、凭祥、马山、都安、大化、巴马等县(市、自治县)相当流行。每场歌圩人数多者可达数万。 

    青年男女对唱山歌是歌圩的主要活动,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对歌分组有男对男,女对女,男对女三种,以第三种最吸引人。每组起码有歌师一人,专司编歌之责;歌手2人以上,多可达10余人,专司引吭高歌(其中也有配音的)。若无歌师,歌手亦编亦唱,身兼二职。各地对歌的程序大同小异,常见的有游歌、相见歌、求歌、初交歌、深交歌、盘答歌、离别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期间,除对唱山歌外,还有抛绣球、碰蛋、抢花炮、打扁担、演壮剧、唱师公戏或唱采茶等项传统项目。现代歌圩还增加了物资交流、文娱体育比赛和经贸洽谈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