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群众喜庆羌历新年
2011年10月27日
农历十月初一,是羌族最重要的的传统节日羌历新年。传统上,节日期间羌族群众用面粉做成各种形状的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以祭祀祖先和天神。有的地方还由端公跳神至神树林,杀羊撒血在祭坛前敬神,羊肉分给各家带回,再合家并请亲友饮自制的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共庆丰收。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男女老少大都会唱本民族的民歌,不论是在劳动生产、婚丧嫁娶,都要唱歌跳舞。而节日则是唱跳的最好时机。因此,逢年过节,羌民都要尽情歌舞。酒歌是年节时“咂酒”对唱的一种传统的歌唱形式。唱时主客并排而坐,轮流对唱,节奏缓慢而旋律优美,声音高吭,拖腔婉转,具有典雅朴素的优美风格。歌词长,多表达 吉祥,视贺与酬谢谢意或叙述家史与追忆祖先业绩。节日的歌唱常常伴以舞蹈。形式有“跳锅庄”,“跳盔甲”、“皮鼓舞”等,而以“跳锅庄”最为流行。舞蹈时,一唱一落,男女互相变换位置,造成节日热烈 欢乐的气氛。约半分钟后,一阕才终二阕又起。参加的男女多至数十人,并伴以唱咂酒,往往歌舞达旦。歌舞时伴奏的乐器主要是羌笛。这是一种古老的六声阶的双管竖笛。此外是小锣、手铃、唢呐、羊皮鼓、胡琴、口弦等乐器。这些乐器能吹、奏、弹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乐调,使节日的人们异常欢乐。
今年10月27日,是一年一度的羌历新年,这也是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在新县城开城后迎来的首个羌历新年。
26日晚,羌历新年的前一夜,在容纳万余人的北川新县城体育中心举行的一台羌族新历年篝火晚会上,座无虚席,欢声雷动。北川民众点篝火,跳“萨朗”,以独特的民俗活动与来自全国各地嘉宾一同欢庆新县城开城后的首个羌历新年。绵阳市委常委、主持北川县委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刘少敏致辞说,这是灾后重建完成后,北川迎来的第一个羌历新年,“标志着北川从灾难走向重生。”
晚8时,现场钟声响起,烟花绽放,“2011年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新历年篝火晚会”在一片欢呼声中开始。80名羌族少年跳起羊皮鼓舞,百名羌族少女手捧羌红走上舞台,配合释比(羌族对民间祭司的称呼)举行开坛祭礼。绵阳市委常委刘少敏、绵阳市副市长、北川县县长经大忠、北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春寿、北川县政协主席杨应庆,现场共同开启了羌历新年的第一坛咂酒。
一支曼妙优美的《羌绣姑娘》,唱出“未来的北川生机无限”;一曲从“新家园,会有的;新校园,会有的”的朗诵声中开始的《新家园》,舞出北川人的喜悦和感谢……
晚9时30分,随着经大忠宣布“北川羌历新年篝火晚会点火!”200名羌族汉子点燃5堆篝火,在熊熊火焰中,身着民族服饰的人们围绕着篝火跳起羌族萨朗,舞动着北川人的快乐和对未来的期待。整台篝火晚会,既讲述了北川人向援建者们感恩致谢,也成为了北川人告别过去、迈向将来的新起点。
27日,北川还将举行祭天还愿祭祀、北川老县城祭奠、非遗保护中心落成典礼等活动。